公孙劫望着扶苏。
    莫名想到自己遇到的各家名士。
    他们其实往往都很片面。
    有的就是为了杠而杠。
    治国不是只有一条路。
    民心当然重要。
    可有时又不重要。
    韩非说的不对。
    不代表儒家这套就全对。
    “你觉得民心重要是吧?”
    “难道不对吗?”
    “先生曾说攻城容易,攻心难。也提荀子之言,君为舟而民为水。”
    扶苏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这是他这段时间的感悟。
    也是公孙劫做的事。
    难道有问题?
    “民心重要,要看如何取。”
    “百姓往往都是贪婪的。”
    “上书减赋,很多人也不满足。”
    “他们想的是没有田赋。”
    “难道你分文不取?”
    公孙劫也是经历过才明白。
    百姓吃不饱时,就想着填饱肚子。
    吃饱饭后,想的可就多了……
    治国是很复杂的事。
    有时就要舍弃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就需上位者调整平衡。
    “那肯定不行……”
    扶苏连连摇头。
    真这么干,国将不国!
    “所以你要结合法家的利出一孔。”
    “你得施恩于民,收揽民心。”
    “又得把控尺度,令其臣服。”
    “恩威并重,方为王道!”
    “这也是所谓的儒皮法骨。”
    三两句话是解释不清楚的。
    真要说能整好几篇论文。
    儒皮法骨这套在历史长河中都有。
    秦国其实已经有这苗子。
    秦王打着兴义军诛叛乱的旗帜。
    对内则握着法家利剑,用以治民。
    扶苏沉默不语。
    也是在细细品味这段话。
    他好像是懂了。
    可又觉得自己没懂。
    公孙劫则没再理会他。
    而是拿起卷竹简翻阅。
    从咸阳去上郡也要不少时间。
    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看看。
    扶苏则看着公孙劫。
    他先前其实有过不理解。
    觉得秦王政不喜欢他。
    总是忙于政务。
    现在他才知治国有多难,就公孙劫说的儒皮法骨,就够他琢磨的。如果真的接触政务,怕是连觉都不用睡。
    正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秦王简单的一笔批注。
    足以让无数人命运改变。
    这需要背负多少责任?
    ……
    马车一往无前驶出。
    每日都有预定的休息点。
    会有专门的驿者接待他们。
    人不休息无所谓。
    关键还是战马!
    每日的行程都有安排。
    只需在规定时间抵达就行。
    沿途的驿站也都有通知。
    五天后,终于是出萧关。
    萧关是咸阳四大关隘之一。
    横亘于西北,为西北屏障。
    当地山势险峻,景色秀丽。
    山涧河水涌动,流入泾河。
    仲春时节,山峦上桃花盛开。
    山峦被森林所掩映,郁郁葱葱。
    这时候的西北平原其实还行。
    还没到黄土高坡这种程度。
    公孙劫将出关文书交给都尉。
    经核验无误后,方才出关。
    萧关将士皆是高唱着无衣。
    恭送他们出关。
    秦国素来尚武。
    对奔赴战场的将士都很尊敬。
    特别这回还是公孙劫!
    他们其实还是头次见公孙劫。
    可他的事迹,却是早已传开。
    对于这位能人,皆很敬重。
    萧关距离咸阳较远。
    其实也有些不好的传言。
    说公孙劫是挟恩图报。
    所以才能成为左丞相。
    实则并无多少真才实学。
    不然怎么会被赵国赶出来呢?
    大王也只是顾念情义而已。
    可现在他们也都看清楚。
    就冲公孙劫敢去战场前线!
    他们就敬佩公孙劫!
    秦国终究还是以军功为主。
    敢去战场的丞相可不多。
    马车沿着官道继续而行。
    沿着东北方向疾驰。
    扶苏也是体会到远行的不易。
    偶尔还会出点意外。
    比如车轮陷进泥坑里面。
    公孙劫走下车来。
    数名中郎卖力推着马车。
    其余扈从则是拔剑戒严。
    公孙劫打量着车辙,松了口气。
    这得亏是没有翻车啊!
    又看向旁边好奇的扶苏。
    “扶苏,你可看出什么来?”
    “额?”
    扶苏是莫名其妙。
    不知道能看出什么来。
    “你看到这几条车辙没有?”
    “现在是春季,时常下雨。”
    “牛车马车过后,就会留下车辙。可各国车驾规格皆是不同,有的车轴间距六尺,有的则五尺。”
    “时间一长,就容易塌陷为坑。”
    扶苏是连连点头。
    包括屠睢也是附和。
    跟在公孙劫身旁这么久,他也是受益匪浅。有时教导扶苏,他都会偷听。公孙劫有些话比较深奥,大部分则比较浅显。最擅长用微末的小事,阐述些道理。
    “这其实也是各国目的。”
    “毕竟都是千乘或万乘大国。”
    “有的还是以战车为主力。”
    “为避免敌军战车来袭,车辙间距就故意不同。敌军战车袭击,很容易因为不合车辙而翻车。”
    “是这样。”
    扶苏则是明白过来。
    公孙劫面露微笑。
    “吾师入秦时就曾翻车。”
    “他有回还与我抱怨过。”
    “说诸侯看似结盟,却又各自提防。”
    “所以纵横家的合纵注定难实施。”
    “能统一天下的,唯有秦国!”
    公孙劫指向远处一道道车辙。
    “这些车辙,就是原因。”
    “只有统一,才能消弭纷争。”
    “届时车辙全部统一为六尺!”
    “不论去往何处,都能快些。”
    这就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扶苏看着远处车辙。
    又转头看向公孙劫。
    无比认真的点了点头。
    屠睢瞧见这幕也很钦佩。
    扶苏如何,他们都有耳闻。
    虽是长子,却处处透着楚人风范。
    先前还主张存楚。
    认为秦楚十八代诅盟。
    秦国伐楚,注定师出无名。
    况且楚国已无争霸的心思。
    现在则有了明显的变化。
    起码能认可大一统理念。
    这就是进步啊!
    “弟子受教!”
    扶苏恭敬长拜。
    公孙劫轻拍他的肩膀。
    这时候车驾是终于被推出。
    中郎们虽然累的直喘气。
    可看向公孙劫的眼神满是敬意。
    扶苏终究是秦国的长公子。
    在咸阳也算小有名气。
    有了如此改变,都是公孙劫的功劳!
    “丞相,还请速速上车。”
    “此地偶有草原胡戎。”
    “嗯。”
    公孙劫旋即起身。
    “距离肤施县还有多久?”
    “再有三日差不多就到了。”
    “好。”
    公孙劫点了点头。
    差不多是花了二十天时间。
    这年头远行是真不容易!
    必须得想点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