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慢性胆囊炎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注意事项2. 慢性胆囊炎的其他注意事项二、慢性胆囊炎的简介三、慢性胆囊炎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慢性胆囊炎的饮食及预防措施
1.慢性胆囊炎的饮食预防
1.1、蛋白质质量应适当
适量的蛋白质能促进胆囊收缩,有利于胆汁排泄和疾病恢复。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蛋白质需要量相当于或略高于正常人,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80-100克。
1.2 .少吃脂肪和胆固醇
脂肪和胆固醇越多,就越容易刺激胆囊收缩和加重腹痛。此外,脂肪和胆固醇会使胆汁粘稠,更容易形成结石。
1.3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能减少胆结石的形成,减少胆固醇的吸收,缓解胆囊炎症状。
1.4 .适当增加饮水量
多喝水可以稀释胆汁,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结石形成的机会。
2、慢性胆囊炎的其他注意事项
在心理康复方面,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克服多愁善感、急躁易怒等不良心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在饮食调理方面,有必要定期使饮食有序量化。数量和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力活动的动力来决定,以保持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基本平衡。
在运动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一定的体育锻炼,根据年龄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从而因呼吸加深而促进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对消化器官起到积极的按摩作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防止胆汁滞留,从而有效避免对胆囊壁的不良刺激,缓解病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和排便后用肥皂洗手,经常修剪指甲以防止胆道寄生虫感染。如果肠道或胆道已经存在蛔虫病,应及时积极治疗,彻底驱除寄生虫,防止疾病加重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慢性胆囊炎简介
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结石的反复发作引起的。约25%的患者有细菌感染,其发病机理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中是否有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和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高发人群和危险
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
1.肥胖人口
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导致肥胖人群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因此,胆固醇易于分离、沉淀和形成结石。
2.女人
据统计,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4倍。许多女人不喜欢出去运动。他们有少量的活动,经常静静地坐着。这导致胆囊收缩力降低、胆道开口处括约肌功能障碍、胆囊引流延迟空、胆汁淤积和细菌更容易繁殖。此外,由于雌激素对女性的影响,中年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增加体重,血液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会增加。
3.多胞胎人口
女性怀孕后,体内各种新陈代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怀孕、分娩和哺乳做准备。母亲体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合成加快,分解减少。这当然给胎儿带来了好处,但也造成了潜在的危险因素,即胆固醇升高引起的胆结石。
4.40岁以上的人
40岁以后,人们逐渐走向衰老,身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体力活动减少,休息时间增加。脂肪代谢合成大于分解,人体开始增重,胆囊功能减弱,胆管蠕动减少,胆汁滞留。这些因素的结合很容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结石。
慢性胆囊炎的危害
1、胆囊炎结石可导致坏疽或胆囊穿孔,胆结石危害导致腹膜炎危及生命。
2.肝内胆结石和胆囊炎对人体组织胆囊癌的影响相对严重。胆结石主要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引起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纤维化,胆结石损伤最终导致肝硬化。老年人胆结石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也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3.胆囊炎和结石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胆结石危险、脓毒性休克、肝脓肿、胆囊癌和胆道出血、胆囊炎和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胆囊癌也能诱发糖尿病。
4.急性胆绞痛是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时引起的,胆囊炎严重时不可容忍。胆囊癌与右背痛有关。胆结石危险伴随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刺激、休克、胆囊癌昏迷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