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颌骨囊肿的简介二、颌骨囊肿的原因三、颌骨囊肿的危害四、颌骨囊肿的高发人群五、颌骨囊肿的预防方法
颌骨囊肿简介
颌骨囊肿是指颌骨内含有液体的囊性肿块,它逐渐增大、膨胀并破坏颌骨。根据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牙源性和非牙源性,牙源性,即囊肿,由牙源性组织或牙齿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在颌骨内的上皮发育形成,如面部裂囊肿、血液外渗囊肿和损伤引起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颌骨囊肿的病因
该疾病的病因应考虑以下因素:
1.牙源性颌骨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在颌骨,与牙源性组织和牙齿有关。根据其不同来源,它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1 .根尖囊肿是由刺激根尖肉芽肿和慢性炎症引起的,导致牙周膜上皮人参残留增生。变性和液化发生在增生上皮细胞的中心,周围的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也可称为根尖周囊肿。
1.2 .原始囊肿原始囊肿发生在成釉细胞发育的早期。釉质和牙本质形成前,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釉细胞的星状网状层退化,液体渗出并积聚在其中形成囊肿。
1.3 .牙源性囊肿也称为滤泡囊肿。它发生在牙冠或牙根形成后,残留的釉质上皮和牙冠表面之间渗出液体,形成牙源性囊肿。可以来自一颗牙胚(包括一颗牙齿)或多颗牙齿。牙源性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1.4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角化囊肿来源于原始牙胚或残余牙板,有些人认为是原始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囊相对较薄,有时囊壁的纤维囊内有ascus(或卫星囊腔)或上皮岛。胶囊内部是白色或黄色角蛋白或油脂样物质。牙源性颌骨囊肿9.2%。
2.非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触痛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发育而成的,因此也被称为非牙源性外胚层上皮囊肿。
2.1 .球形上颌囊肿发生在上颌骨侧切牙和犬齿之间,牙齿经常移位。x光片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是在根尖。牙齿没有龋齿和变色,牙髓有活力。
2.2 .腭囊肿位于门牙管内或附近(来自门牙管的残余上皮)。x光片显示囊肿阴影,门牙管扩大。
2.3 .正中囊肿位于门牙孔后腭缝的任何部位。x光片显示缝线之间有圆形囊肿阴影。它也可能发生在下颌的中线。
2.4 .鼻唇沟囊肿位于上床底部和鼻前庭。可能来自残留的鼻泪管上皮。囊肿在骨头表面。x光片上没有骨质破坏。囊肿可以在口腔前庭外触摸到。
颌骨囊肿的危害
在一些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中,当囊肿源的根尖伸入囊肿时,牙齿的顶骨将被吸收并倾斜或脱落。角化囊肿易于继发感染,由于皮质吸收,边缘不清楚,从而导致慢性感染骨的增厚和致密。较大的囊肿会影响鼻腔、上颌窦腔、眶内和翼后窝等结构。严重患者的骨骼逐渐向周围扩展,这可能会形成面部畸形。囊肿患者手术后,手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包括术后感染、复发和瘘管形成。
颌骨囊肿发病率高
大多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颌骨囊肿的预防
预防颌骨囊肿实现“三早”;
1.早期检查。换牙时,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口腔中是否有异常牙齿,是否按计划补牙长出,以及未长出的邻牙是否倾斜或移位。如果发现有疑问,应该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拍一张口腔全景x光片,你可以知道所有牙齿的位置。
如果发现恒牙被邻牙倒置、水平阻生、移位或堵塞,应根据情况及时拔除不能正常萌出的恒牙,并定期拍照观察。对于那些有面部肿胀史且肿胀不能通过常规抗炎治疗消除的患者,必须通过放射照相术检查以确定颌骨是否有囊肿形成。
2.早期预防。由于恒牙的形成、生长和发育是在胚胎和儿童时期完成的,所以应该在儿童时期做好牙齿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吃精制糖,每天刷牙2-3次。一旦发现牙齿疾病,应该及时治疗。
3.早期治疗。一旦发现牙源性颌骨囊肿,应尽快进行外科治疗。通常囊肿小,骨损伤小,完全切除可以减少外伤,减少面部畸形程度,也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