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高的原因
一、生化特性
肌酸激酶系统(CK)被命名为三磷酸腺苷:肌酸磷酸转移酶。肌酸激酶产生的磷酸肌酸含有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量来源,在三种肌肉组织和脑组织中含量最高。Ck是由两个不同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所以正常人体组织通常含有三种同工酶,按电泳速率的顺序依次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二。组织分布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也存在于胃肠道和子宫等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中。然而,肝脏和红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或没有。
三。生理变化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有一定影响。Ck含量与肌肉运动密切相关,其含量与人体肌肉总量相关。14岁以下儿童的Ck-mb绝对活动和相对活动均高于成人。诊断儿童急性心肌炎时,应考虑这种生理差异。
肌酸激酶高的症状是什么
1、肌酸激酶升高本身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临床上常用的肌酸激酶检测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肌酸激酶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大脑和其他组织的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它是一种与细胞内能量转移、肌肉收缩和atp再生直接相关的重要激酶。
2、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当肌肉萎缩、心肌炎和心肌梗塞等各种疾病发生时,人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升高。目前,认为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在心肌梗死诊断中比心电图更可靠。
高肌酸激酶的危害
1、 ck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后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峰值,2~4天恢复正常,ck升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基本一致。因此,ck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在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其敏感性高于其他酶标志物。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恢复闭塞血管血流后,肌酸激酶峰值时间提前,动态检测肌酸激酶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
2,各种肌病(如严重肌肉损伤,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压迫综合征等。)或手术后血清ck升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损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粘液水肿也会增加Ck水平。
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加:
(1)心肌梗死主要用于诊断。ck的增加速度快于ast和ldh,2-4小时后开始增加,12-48小时达到峰值,2-4天后恢复正常。尤其是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更敏感。因此,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也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2。减少:见于甲亢。
需要检测的人: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