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偏低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一、肌酸激酶同工酶偏低怎么回事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应用三、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同工酶为什么低

肌酸激酶同功酶低怎么回事

低肌酸激酶没有诊断意义,也没有什么问题。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生时,人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水平迅速增加。例如,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量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心电图更可靠。常见的高尖纵波(high-sharp P wave)是指由右心房扩大引起的肺纵波。最常见的可导致右心房扩大的疾病,因此,需要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肌酸激酶低通常是没有意义的,维生素B也可以用来滋养神经治疗。

2.什么是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别名是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脑型、混合型和线粒体型。电泳:ck-mb&lt。0.05 (ck-mb&lt。5%)CK-mm >;0.94 ~ 0.96(CK-mm >;ck-bb缺失或痕量(CK-BB缺失或痕量)。酶速率法(37℃)CK-甲基溴:0 ~ 18u/lck-mm: 0 ~ 18u/lck-bb: 0u/l

升高:急性心肌梗死。0.03,高达0.12 ~ 0.38),甲状腺功能减退、脑血管疾病、肺病、慢性酒精中毒、术后恢复期肌肉痉挛、心脏复苏、休克、破伤风、骨骼肌损伤等同工酶分析仅发现ck-mm型,无dk-mb型,无ck-bb型。Ck-mm型可通过药物注射(氯丙嗪、苯巴比妥、青霉素、利血平、苯妥英钠、肾上腺素、多粘菌素B)在肌肉损伤中检测到。

3.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肌肉型(毫米)、脑型(bb)、混合型(mb)和线粒体型(咪咪)。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咪咪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根据兔、人、鸡和小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M亚单位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43kda,分子中有8个巯基,但没有二硫键。大熊猫肌肉肌酸激酶也是一种二聚体酶,每个亚单位由分子量为42 kda的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应用

肌酸激酶同工酶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生时,人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水平迅速增加。据信,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心电图更可靠。

心肌梗塞时,肌酸激酶在发病后6小时内上升,24小时内达到峰值,3-4天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ck-mb同工酶在诊断中具有最高的特异性。肌酸激酶因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

1.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酶学生指标。

1.1 .通常,血浆中ck-mb来自心肌。如果患者ck-mb活性连续变化,且峰值超出参考值上限2倍,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则应考虑ami。ck-mb质量在胸痛发作后3小时和胸痛发作后6小时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80%。

1.2 .如果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不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内升高,并在发作后9-30小时峰值后48-72小时恢复正常水平。

1.3 .根据血清ck-mb水平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对于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ck-mb峰值时间更早,恢复时间更短。

1.4溶栓治疗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早期升高和短时间内的峰值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

2.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心肌缺血时ck-mb通常不增加,所以大多数uap患者没有ck-mb增加,即使增加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

3.ck-mb并不完全特异于心肌,在骨骼肌中也有少量存在。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