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产后血崩怎么办二、产后血崩的预防三、产后血崩的护理
产后出血怎么办
1、产后出血
1.1、避免出生伤害。所谓产伤是指产道损伤。助产不当、过度劳累和胎儿过大都可能导致产道损伤。虽然自然分娩是孕妇和胎儿的最佳分娩方式,但当产妇的身体原因不适合自然分娩时,不要要求自然分娩。可以考虑剖腹产,以避免产道损伤造成产后出血。
1.2、增强体质。一些产妇总是身体虚弱。分娩后,他们的身体更加虚弱。毫无疑问,虚弱的各种症状如气虚和血虚都暴露出来了。气虚不能吸收血液,这是大量失血。因此,有必要在分娩前甚至分娩前锻炼和增强健康。另外,临产前可以喝一点人参汤,人参可以大大补充人体活力,有助于巩固人体气血。
1.3、避免新的停滞生产。众所周知,产后是一个体质大虚大瘀的时期。如果体内积聚了淤血,新生儿的血液不能按照正常的脉搏路径流动,可能会冲破脉搏,形成血崩。产后要避免感冒,使血液不能因感冒而停滞,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能因气滞阻滞,不畅的血液会导致血瘀,进而导致血液崩溃。
2、什么是产后出血
分娩后,阴道突然出血称为“产后出血”。
这种疾病基本上相当于西医的产后出血。与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和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导致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它是一种严重的产后疾病。如果胎盘和胎膜残留在子宫内,或产后阴道出血是由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应及时进行外科止血。
3.产后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主要机制是气虚和失血。瘀血停滞不前,新血无法进入经络。或者产伤损伤静脉。
3.1 .气虚:由于母体虚弱,或由于长期劳动、过度疲劳、元气损伤、气虚、冲任不稳、血液失控,会发生血崩。
3.2 .血瘀:生下来时,血室开放,寒邪利用虚使人受罪,剩余的血浊液被寒邪凝滞,血瘀阻碍冲任,新血不能归经络,导致不止虚脱。
3.3 .产妇伤害:分娩过程中助产不当,或劳动力太强,产程进展太快,或胎儿太大,造成产道损伤和静脉损伤,从而造成出血和失血。
产后出血的预防
1.婚后不打算生育的年轻夫妇必须注意避孕,尽可能少做人工流产,以减少分娩时胎盘粘连。
2.加强妊娠检查和保健;患有不适合妊娠的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人应尽快进行人工流产。肝炎患者在怀孕期间应积极接受保肝治疗。在怀孕中期开始服用小剂量的铁,以防止怀孕期间贫血。如果产程缓慢,宫缩乏力,分娩后除常规宫缩剂外,应在分娩后持续给予小剂量宫缩促进药物。
3、加强分娩过程的观察和治疗,避免急性分娩的发生,防止软产道裂伤,提高分娩技术,防止严重会阴裂伤的发生。分娩后,应仔细检查胎盘,及时发现胎盘残留,以避免收缩力差和产后出血增加。鉴于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内,应加强此阶段阴道出血的观察。当然,分娩后2小时阴道出血是不可忽视的。
4.分娩后24小时,仍很少有人会在产褥期遭受大规模子宫出血,医学上称之为晚期产后出血。这种情况很少见,一旦发生,就会对孕妇造成严重伤害。大多数是由于胎盘和蜕膜残留、子宫不完全退化或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内膜不完全退化所致。
产后出血的护理
1.一般护理:补充血容量、保暖、平卧和给氧。情况稳定后,如果没有其他禁忌,鼓励母亲尽快打开牛奶,帮助子宫恢复。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嘴唇、指甲颜色以及肢体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便尽快发现休克倾向。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阶段。有必要仔细观察子宫的硬度、大小和轮廓。多少恶露、颜色、气味等。
3.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和室内通风;保持床的清洁和干燥,并经常更换卫生巾。每天用0.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两次;按照处方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