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区别

文章目录

一、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区别二、肝胆湿热治疗的偏方三、脾胃湿热艾灸穴位有哪些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区别

1.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区别

1.1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病名证候。指肝胆湿热蕴结证。大多是由外源性湿热邪所致,或酒精中毒、暴食脂肪、甘香、内生湿热邪、郁热转化,或脾胃运化失调、内生湿浊、积热转化、肝胆阻滞所致。症状包括疑病症胀痛、灼热感、腹胀厌食、口苦恶心、尿短红或黄、大便不规则、体眼黄、舌大、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急。宜治肝胆湿热。

1.2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是中医证候的名称,又称中焦湿热。指脾胃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受阻,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它们大多是由潮湿或饮食不当以及过多的脂肪和甜食引起的,导致湿热并积聚在脾胃中。症状包括胃脘胀满、疲倦沉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口渴少饮、尿少而黄,甚至黄皮如橘黄色、舌苔黄而腻、脉湿而急。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

2、肝胆湿热饮料什么合适

2.1 .五汁饮料:准备荸荠、血蹄、莲藕、芦根和麦冬,然后将所有食品原料洗净去皮;最后,将它放入榨汁机中榨出汁液进行给药。

2.2 .板蓝根菊花饮料:制备板蓝根和菊花晶体,然后在汤中煎煮板蓝根,最后加入菊花晶体搅拌均匀,然后一起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具有良好的明目解毒、清热祛风的功效,服用后对肝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或肝胆湿热患者,并能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

2.3、黄花菜饮料:将干黄花菜洗净,最后放入锅里煎汤代替茶。由此制备的黄花菜饮料具有良好的清热利湿、退黄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或急性黄疸、肝胆湿热的患者。

3、调理脾胃湿热饮食处方

3.1、苦瓜和薏米粥:取苦瓜,薏米各30克,红豆90克,粳米60克。先洗苦瓜,把果肉种子切开,切成小块。用其他配料煮稀饭,直到彻底煮熟,空在腹部吃。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苦瓜味苦、性冷淡,具有清热解暑、养血养肝、调和脾胃、明目解毒的功效。薏苡仁具有益胃健脾、除痹除湿、清热排脓的功效。红小豆健脾除湿。粳米有益脾胃,缓解烦渴。但是,对于胃寒、脾虚湿盛、大便干燥的患者和孕妇,应慎用。

3.2 .芹菜雪梨汁:取适量芹菜、1个西红柿、1个雪梨和半个柠檬。洗完后,把它们放在搅拌机里搅拌成果汁。每天喝一次。

功效:芹菜富含纤维,能过滤人体内的废物,刺激身体排毒。西红柿可以清热生津。悉尼可以滋阴清热,降火生津。柠檬含有烟酸和丰富的有机酸,能够杀菌和消除色素沉着。以上四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放在一起。对肺热、脾胃湿热引起的痤疮有明显疗效。

一种治疗肝胆湿热的偏方

1.[·陈印玉米丝汤]

配方:艾草30克,玉米须30克。

制备方法:将上述两种成分加水煎煮成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天1剂,代替茶。

2.“治法”可以清热利胆。

“方明”龙胆泻肝汤。

龙胆4.5g(酒炒)、黄芩8g(酒炒)、栀子9g(酒炒)、当归9g(酒洗)、生地9g(酒洗)、泽泻6g、木通6g、车前子6g、柴胡3g、生甘草3g。

“用法”为粗粉,水煎空腹服。

脾胃湿热的灸法要点是什么

1.艾灸足三里祛湿

足三里(ST 36)位于外膝下3英寸处,水平手指位于胫骨外侧。艾灸可持续10-15分钟。它需要保存一段时间,很快就能看到祛湿的效果。

2.艾灸丰隆穴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隆起。针对这个穴位,效果更好。一天灸15分钟能有效健脾祛湿。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