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煎药用什么锅好二、煎药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三、煎药锅的清洗
哪个锅适合煎药
1.哪个锅适合煎药
煎药的首选是砂锅。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反应。另外,传热慢,加热均匀,煎药时水不易蒸发,价格低廉。因此,选择陶瓷砂锅和瓦罐最为方便实用。
2、如何选择优质砂锅
这取决于颜色。高品质砂锅的颜色大多是白色,因为白色陶器富含氧化铁,手工着色较少,杂质相对较少。这种砂锅加热后不会产生有害成分,更适合烹饪食物。
这取决于陶器。优质砂锅表面光亮,甚至没有明显的沙粒。它摸起来光滑、细腻而不粗糙。如果砂锅表面不够光滑,触摸时感觉粗糙,粘土搅拌不均匀。或者感觉光滑,但能看到小孔,这意味着在烧制过程中,粘土中有更多的气泡。
这取决于形状。本发明结构合理,身体平衡,在飞机上稳定不晃动。然后看看盖子,我们可以再转一点。如果锅盖是光滑的,并且在旋转时紧紧地附着在锅口,砂锅的结构没有问题。
3.煎药三步
在第一步中,将药物在冷水中浸泡30-60分钟,浸泡水优选在药物表面以上3-5厘米。
第二步是将药物放入火中,用武火(即大火)煮沸,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从而减缓水分蒸发,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改用文火煎制,计算时间,解表药(主要是治疗感冒的药物)煎15-20分钟左右,其他药物一般煎40-50分钟。
第三步是倒出第一次煎煮的药液,加入适量热水(不要太多水,只需将药材浸没2-3厘米即可)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时间约为20-30分钟。
煎药应注意的问题
1.煎煮前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必须浸泡,因为大部分来自植物的中药都是干品,浸泡在水中可以软化药材,使肿胀后的组织细胞恢复自然状态,便于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浸出。一般药物主要是花、叶、茎,浸泡时间为1-1.5小时。药物主要包括根、种子、根茎和果实的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多次煎服比长期煎服好。实践证明,汤剂中约80%的成分可煎煮两次,因此建议煎煮两次或三次。
3.煎煮温度
汤剂的温度在中医称为“温度”。一般来说,它被称为“慢火”或“强火”。所谓慢火是指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缓慢。所谓的大火意味着大火。温度上升很快,水蒸发很快。如果温度过高,水在煎煮过程中蒸发很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锅也容易烧坏。相反,如果温度低,煎煮效果就会差。一般来说,煮沸前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这样可以减缓水分的蒸发,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
煎锅清洗
每次煎煮后,用清水或温水清洗煎锅,然后去除异味。
用砂锅煮小米粥。将两把米放入砂锅,然后加入一些水,用沸水煮20分钟,煮好后倒出粥。粥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吸收砂锅里的异味。
用醋清洗。醋含有醋酸,可以吸收异味。建议隔一段时间用醋清洗煎药锅,以减少煎药锅内强烈的异味。
每次煎煮后,倒出残渣。如果残渣在锅里存放太久,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使用后保持煎锅干燥,因为锅里的水太多会导致锅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