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二、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三、 艾灸的制作方法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

1.艾灸的作用和功能

1.1 .温经散寒:艾灸具有温经通痹的作用。温针灸经络穴位可温经散寒,增强人体气血循环,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艾灸可用于治疗风寒阻涩引起的痹症、腹泻等疾病,效果显著。

1.2 .气血循环: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内部连接脏腑,覆盖体表的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在正常人体内,气血在经络中不断流动,并依次运行。如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部因素。,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某些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疔疮、冻伤、潴留、不孕不育、扭伤挫伤等。

1.3 .壮阳祛气:对于呕吐、下肢、四肢冰冷、脉细弱等阳气严重不足的患者,如果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位,由于艾叶的纯阳性和火是阳的事实,两阳结合,往往可以助阳固脱,恢复阳泄逆气,挽救危重病。常用于中风、急性腹痛、呕吐、腹泻等临床急救。

2、艾灸禁忌

2.1 .艾灸疗法不适用于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热证患者,如高烧、高血压危象、晚期肺结核、大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皮肤溃疡、疔疮发热。

2.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

2.3艾灸不适用于面部、颈部、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或粘膜附近。详细介绍了艾灸的作用和禁忌。如果你是一个希望通过艾灸治疗疾病或调理身心的人,那么你最好仔细参考这些功能和禁忌,这样艾灸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3、艾灸使用注意事项

3.1 .细心耐心:施灸时要注意集中注意力,施灸时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伤害皮肤和皮肤,浪费时间。养生保健灸应长期坚持,偶尔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2 .应注意体位和穴位的准确性:一方面,体位应适合艾灸,同时体位应舒适自然。根据处方排列位置和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艾灸能治疗什么疾病

1.治疗更多面部皱纹

睡觉前,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距离穴位约2-3厘米,熏蒸灸,每次选择2-3个穴位,每次灸持续约5分钟,直至皮肤发红。有许多鱼尾纹,选择太阳竹和丝竹空;前额图案选择柏杨和唐寅。笑纹选自地柜、下关和颊车。或者将肚脐装满盐粉,切成1片0.3厘米的生姜,用针在中间扎几个洞,放在肚脐上,在生姜片上放一个中间的艾条(如大豆)点燃施灸。当艾炷完全燃烧后,用另一个艾炷替换它,每次3-5个,直到局部皮肤发红,每晚一次。

2.疣的治疗

首先对疣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在疣上涂一点凡士林,取艾条制成三个与疣大小相同的锥形艾条,将一个艾条放在疣上,点燃烧掉艾条(一般不疼,如果艾条比疣大,会烧灼正常皮肤并引起疼痛)。除去艾灰后,在疣上轻轻涂上凡士林(它会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将艾锥放在疣上点燃。因此,疣将被连续灸三个艾锥烧焦。一般来说,疣会在治疗1~2次后脱落。治疗后,疣用无菌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艾灸的制作方法

1.制作艾筒

将适量的艾条放入平底磁盘中,将艾条做成一个有食物、中间和拇指的圆柱体。艾条越真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分为三种类型:拇指、蚕豆和小麦,它们被称为大、中、小艾炷。

2.制作艾条

用双手将适量艾条挤压成条状,硬度适中,便于烧炭,然后放在宽度约为5.5厘米、长度约为25厘米的桑葚纸或纯棉纸上,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糊将纸的边缘粘住,两端压紧纸头,制成长度约为20厘米、直径约为1.5厘米的艾条。

3.垫片的制造

隔灸时,使用不同的隔垫,如生姜片、大蒜片、蒜泥、药瓶等。,需要选择。艾灸前提前做好准备。将生姜和大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在生姜片和大蒜片中间用丝状针或细针形成网状,便于艾灸治疗时的热传导和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应该被清洗并捣碎成泥。选择药瓶,捣碎,卷成粉末,与黄酒、姜汁或蜂蜜混合,然后做成煎饼状。它也应该在网格中间穿孔后使用。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