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跌到谷底】——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前一阵子,终于鼓起勇气换了个新发色。
 
  紫灰色,我惦念了好久。
 

 文学

  染完之后兴冲冲地对镜自拍n余张,开开心心把照片po上快要落灰的朋友圈。
 
  结果没想到,好几个朋友在底下的评论让人相当糟心——
 
  “这颜色也太巴啦啦小魔仙了吧?”
 
  “害,说实话不算好看”
 
  “就这?”
 
  那一瞬间,我甚至冲动着,想把头发全部剃光。
 
  这应该是这一年多以来,我第一次发朋友圈。
 
  上次更新的内容,还是分享喜欢的乐队的某首歌。
 
  那段时间,我正处在冲动裸辞但又没找到下家的空当,再加上失恋,双重打击,情绪状态很差。
 
  随时随地都像是有个小秤砣坠在心上,每次呼吸都要很大口,不然感觉自己随时都能崩溃哭出来。
 
  然而在朋友圈里,也只是敢把那段时间陪着我的歌分享一下,临近崩溃的情绪,被几个下雨的emoji一笔带过。
 
  很多时候,有真的很想分享的瞬间,很想说的话,明明都已经在编辑界面码好草稿,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默默退出了分享界面。
 
  在微博、小红书这种地方则更不用说。
 
  这些平台活脱脱被我用成了实用功能软件,我在上面唯一的互动,就是收藏干货帖子,两次发布内容的时间间隔,也同样得按年计数。
 
  
 
  不仅是线上,在线下,和朋友面对面的社交里,也常常感受到,话堵在喉咙口。
 
  聊一些热点八卦还好,大家开开心心扯扯皮。但是假使我状态很糟,我也不大好意思把负面情绪宣泄给别人。
 
  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理想和现实的永恒割裂,在舌尖齿间被反复咀嚼,也同样不大好意思跟别人反复提及。
 
  哪怕这个别人,真的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表达欲这种东西,好像伴随着我的成长,逐渐消失了。
 
  长大了才知道,有些情绪的分享,其实是会给接收者造成负担的。
 
  所以我好像常常陷入这种困境——
 
  就是我明明陷进了焦虑谷底,急着有人拉我一把,但又总会觉得大家的状态好像都不大好,没必要把自己的焦虑再复制粘贴给对方一份。
 
  对亲近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把自己的情绪剖开,晾到一个公开平台,给一堆半生不熟的联系人看。
 
   另一方面,我始终对自己有点“怯”。
 
  比如我经常会不确定自己说的东西是否好玩,说完会不会冷场;
 
  不确定自己的照片是否好看,发布完会不会点赞寥寥;
 
  甚至有时候因为纠结“这个给xx看到会不会不大ok”,都可以成为我放弃一次表达的理由。
 
  “表达”,这个过程被我自己强加了太多的条条框框。
 
  我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或者说太在意别人眼里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少说少错”,干脆从源头掐断了自己表达的权利。
 
  在那条朋友圈下面,也有一些朋友蛮友好地调侃,“哟,您终于想起朋友圈密码咯。”
 
  然后过来小窗私聊我,问问我近况,状态怎么样之类。
 
  毕竟缺少了社交平台这样的生活展示窗口,远隔千里之外的异地朋友,能够了解对方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
 
  其实回盘过去的一年,在社交平台之外的我,过得还算精彩。
 
  这一年,我恋了爱,又分了手。
 
  年初国内正冷的时候,还去东南亚过了个舒坦夏天;
 
  很多次在天台上喝得晕乎乎,吹着风,俯瞰底下的光连成一片凝止的海......
 
  这些时刻我没有po到社交平台,但是它们真实存在。
 
  只不过记录这些高光时刻的载体,是我的眼睛、我的感受而已。
 
  换作另外一句之前看到的话来形容就是:
 
  没发朋友圈的时候,有在认真生活。
 
  
 
  其实在很多时候,通过朋友圈,看到有些朋友分享些好玩日常,或是每天叨叨叨一些可爱话,会蛮羡慕。
 
  羡慕他们有饱胀的热情,去抓住,并记录那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碎片。
 
  他们朝着屏幕这端的我遥遥敞开了一个口子,哪怕作为一个旁观的第三视角,我也仿佛参与进了对方的生活。
 
  通过“表达”和“接收”这一过程,有层微妙的连接,搭在了我们之间。
 
  只是很遗憾,我做不到如此随心地表达。
 
  我也曾经尝试过,去认真经营朋友圈。
 
  但没几次后就发现,这样在某个社交网络里持续地分享和输出,对我来说,更像是种负担。
 
  或许,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旺盛的表达欲,和无视评价的强大的心脏。
 
  一些人喜欢用社交网络作为美好记忆的备忘录,一些人不愿让“记录”这一行为把氛围打破。
 
  社交平台发布内容的丰富与否,也并不能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趣”、是否“过得快乐”。
 
  不论怎样,选择一种让自己舒服的生活状态吧。
 
  毕竟,“表达”和“不表达”都是一种自由,不是吗?
 
  虽然越来越少发朋友圈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