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又独立:中年的我们见识了爱情的样子

童书妈妈的文章里很少出现爱情主题,近三年大概一年一次;这样稀缺的话题还要分出一部分来引导孩子的爱情观。

 文学

探讨中年婚姻中的爱情,那更是少之又少。

作为一个核心读者为中年父母的公众号,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快要默认了——中年夫妻,还配谈爱情?

“跟年轻人谈婚姻,跟中年人谈爱情”这不是世界上最蠢的事嘛?!

育儿也育已,谁能保证漫长一生永远精明、不犯傻?永没有犯过傻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所以在这个栀子花开的时节,今天就来“纯纯”的谈爱情,中年人的爱情。

30+的父母们,我们才不是只读育儿书,全靠共同协助娃升级打怪而勉力维持婚姻的无性生物。

这届中年夫妻相互之间最时髦的称谓是“队友”和“猪队友”,虽然直达本质,向后浪们充分展现了我们这届中年的智慧。

但是我们还是会像怀念童年一样怀念那个已经快灭绝的远古称谓——爱人。

 

吕min是童书妈妈幸福教师读书会的书友,在五月的“非暴力沟通”主题读书会上分享了她与“爱人”如何在一次次冷战和冲突后逐渐摸索、创建出了夫妻间舒服的亲密关系。

不是所有和睦美满的夫妻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天作之合”,大多数都要如此这般经历磨难,爱情逆袭。



我老公就是块木头

我老公是个标准木头人——

我们恋爱五年,他只送过我一次手链,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花里胡哨不实用的礼物哪有大碗宽面实在。

恋爱五年,但凡路过小学校门口,绝不拉手,以免影响小学生道德教育。

结婚三年,但凡吵架,我从来都是单方作战。通常一场单人脱口秀之后,我的天空连一个字都得不到回应,赤裸裸的家庭冷暴力。

吵架离家出走,放心走你!——他绝不会喊你回家吃饭。

结婚前三年,情人节他都在陪领导吃饭,我真的怀疑自己嫁了个同性恋男人。

晚上回家,游戏最爽最亲密。他一度攻破了西班牙、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各路战队。

                                                                                                            木头老公惊天逆转了

连我自己都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木头人老公,在婚后的第三年发生了逆天转变。

那个一脸严肃毫无情趣的木头疙瘩,现在仿如灰太狼热爱劳动,热气腾腾的生活。“听老婆话”成了他的口头禅。而我这几年被他宠出了红太狼的骄傲,连两个女儿每天吃醋:“爸爸,你怎么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惦记你老婆!

我在曾经朽木般的婚姻中,重复了一年又一年的期待与失望。

28岁,满怀希望进入婚姻殿堂,却一天天把自己的婚姻过成了最不想要的样子。
我终于把自己活成了当年母亲的样子,只能在唠叨中诉说自己的不满,在隐忍的牺牲中成就妈妈和妻子的角色。
心如死灰的我看着只有一周岁的女儿,满心想的是:

二十年后,这个每天咯咯笑的女孩会不会也活成今天这个只有怨言和眼泪的女人?

一个寒颤惊醒了我。

在那个蜷缩着度过黑暗日子里,我开始育儿平台书写日记,也就是那时,那个被困在100平米房间里的全职妈妈第一次看见了新世界,看见了心理学。

一束光照进了我心里。

痛苦开始滋生改变的力量。
幼年时的我无法改变父母痛苦的婚姻,但成年的我有能力、也有权力把婚姻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把爱情重新找回来。
当我抛弃过去的思维重新上路学习爱、理解爱。才发现:原来成熟的爱情不是被爱,而是去爱。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经历了生命多少次轮回,被不同的人爱,却不曾掉过一次眼泪。唯有遇见那只他想爱的白猫,他才流下了眼泪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当他再一次玩游戏到深夜拒绝和我说话时,我不再指责拉上他家老祖宗一起骂。而是轻轻的关上门,理解他需要放松,需要游戏这个山洞帮助他释放情绪,实现自我的掌控。
当他每天加班再次晚归时,我不再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炮轰回家,接受他的忙碌。
同时我也选择理解我的需求。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放着音乐和孩子们跳舞;点上香薰灯泡脚看书;也会给远方的家人打电话联络情感。
面对深夜的孤独,我喜欢自由书写。找一张白纸任意书写自己的情绪,那些积极的情绪负面的情绪统统倒到纸上。去掉“妈妈”的角色,去掉“妻子”的角色。
只剩我自己,写着我想说的话,有兴奋的狂舞,也有破口大骂的愤怒,无评判,无道德标准的恪守。
我为自己创建了一个空间照顾自己,愉悦自己,成长自己能量。

成长让我摘掉了私人逻辑眼镜,重新看待身边的这个男人。

那个深夜醉酒回家的男人,我全职妈妈的这几年,他独自一人扛下家庭经济的重担。
娘家人生病,我给拿钱,他不但不反对还鼓励我最好亲自回去照顾家人。
前几年我舍不得花钱买有品质的东西,他总是说:钱可以再挣,不要委屈了自己。
第一次独自去西藏犹豫了很久,先生不停的鼓励我去做自己心里喜欢的事,外面的世界很安全。
孩子生病,我要退掉去柬埔寨的行程和机票。他鼓励我说:家里有我在呢,放心去玩吧。
虽然结婚到现在,我们两人没有机会一起旅行,可我的每一次独自旅行几乎都是在他的推动和支持下实现完成。
每一次长途回家途中,每每遇见我贪恋的落日,他都会放下急于赶路的心,停车等我看落日。

当我放下强行改变他的执着,开始专注自我时,他也一天一天开始不一样。

渐渐的,他应酬的次数越来越少,加班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早。
每天晚上孩子睡后,我听课学习。他则带着游戏跑进书房边玩边和我一起听课。时不时还和我聊几句育儿、聊几句心理学。
而我也会兴致勃勃的陪他一起看电影《魔兽》,看他喜欢的科幻、周星驰系列电影。
我买回书架上的心理学书,他从偶尔翻翻,变成了系统阅读。阿德勒系列、荣格自传,话说比我看得还入迷。

 文学

我们共同话题越来越多,从生活琐碎到互相推荐书。

我举办读书会,邀请老师来本地讲课,那个以前摸不着人影的木头先生早已变身成最佳后勤助手:接机、安排吃住、寻找场地、陪吃饭。

我不擅长不喜欢的事他都一一替我包了,而我只需要专心组织备课。
以前那个从来不和我说心里话的男人,深夜也会倾诉他的痛苦。而我反而从那个喋喋不休训斥他的女人变成了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交响曲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变化。

我的木头人先生在恋爱期基本只有单调的军号声感受。
大概是源于中国的男人比女人在情绪管理上要接受到更严苛社会标准。少年时期就被教育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鼓励男人“权威”、“成就”,而非倾听自己。
起初,我们夫妻相处模式就是黄晓明语句式:“你觉得”  “我觉得”——我觉得你就是不爱我,我觉得你就是块木头,我觉得你就是胡搅蛮缠。
我们把这三十年从父辈以及周围同辈身上学习的语言沟通模式应用的淋漓尽致。
直到这几年走出自我封闭积极接受新思维学习。在心理学中,遇见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我很难受、我很开心、我很孤独。倾听自我,倾听他人表达心的感受。
从小到大,我很少做家务。别误解,我不是因为被宠爱而缺少家务实践,而是因为出生在农村慢如乌龟的我与勤劳干活利索的父母格格不入。
童年时期,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慢性子的书呆子是被鄙视的个体。
我曾被父母一度预设是无法嫁出去的闺女。至今也无法忘记严厉的爸爸总是一个眼神秒杀在家务中不断出错的我。
婚后的我家务能力依旧没有改善,连洗碗也会被先生不停的指责。不知有多少次心流着眼泪战战兢兢的洗碗亦或直接赌气不洗。
某次当他再次批判我洗碗:“三十岁怎么这么笨,连碗都洗不了。”我抬起头怔怔着看着他:“当听你喊骂我笨,我真的很委屈、我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在做好。小时候爸爸总是那么骂我。”
先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紧紧地抱住我。
从此,洗碗不再有对错,直接表达感受帮我们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门。

真正的爱情不是压抑隐忍你的感受避免冲突,而是在冲突中可以自在的表达,这是一段舒服的亲密关系。

想说什么,就表达出来,同时不强迫对方必须听。
想做什么就做,不要强求爱人必须赞同接受。
纵使有时没有回应,放下评判多表达感受:你不回应我时,我感到很生气,我希望被尊重。
你不回家时,我感到孤独,我希望你一周抽出一天陪我看电影。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