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义战争的特点
白朗起义战争是辛亥革命时期反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是从简单的“打富济贫”发展而来的。起义开始时,对于每一个被叛军占领的城镇,它“让富人失去金钱”来帮助穷人,释放被囚禁的劳苦大众。受革命者的影响,白朗等人逐渐加深了对袁世凯反动本质的理解。自1913年以来,袁世凯一直公开展示呼吁袁世凯的旗帜,到处张贴反袁告示,揭露袁世凯的“尽管以共和国的名义却绝对统治”。指出“元贼凡启,野心勃勃,意为法律,仍想君主国自居”,“毁灭我的人民,盖多满洲”(1)。勃朗等人还抨击袁世凯妥协投降俄罗斯入侵蒙古和英国入侵西藏的政策,并对外国传教士采取惩罚性措施,表现出明显的反帝倾向。最后,直接提出了“进军袁世凯,建立完善政府”的政治主张。起义军的行动不仅反映了广大贫农的要求,而且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白朗起义军英勇战斗,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它在战术应用上也相对灵活。它可以根据敌人人数众多、寡不敌众的特点,善于避实就虚,进行机动作战:要么从里到外跳跃,要么突袭防御薄弱或独自前进的敌人。此外,快速行军经常使敌人“忙于追逐和追赶”,一次又一次地包围和拦截敌人空。最积极追击叛军的赵体曾感叹道:“追击和巩固不是一个好策略,围剿也很难执行。当一个人谈到这一点时,他非常担心。”。叛乱分子进攻城镇时,应该依靠群众,提前派人渗透。他们应该内外联合,或者向不同的方向进攻,进行远程攻击,这样可以使敌人措手不及,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
这些是白朗起义武装力量存在、发展和持续三年的主要原因。
二、起义战争失败的主要教训
起义战争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强大的敌人,特别是“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统治趋于巩固,他能够集中力量反对起义。主观上由于以下主要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反封建纲领
起义虽然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但起义军基本上坚持“打富济贫”的行动,这只能满足农民暂时的小利益,而不是动员农民,用暴力夺取地主豪绅的土地,摧毁封建统治的基础。这影响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深入动员和军队的大规模发展,不能深入群众。这也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虽然农民阶级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但是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正确领导,很难完成彻底的反封建任务,领导起义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2)西进陕甘是一个战略失误
虽然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力量在河南、湖北、安徽比较强大,但是工农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还是比较普遍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诚然,孙中山在元战中战败后,北洋政府加强了对叛军的“围剿”,使叛军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依靠群众,采取灵活的策略,还是有可能克服困难,继续在原来的地区进行斗争。由于起义军首领只看到敌人兵力的增加,看不到工农群众中的巨大反元力量,他决定西进陕甘,进入群众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使起义军的作战更加困难。
特别是,进入民族矛盾尖锐的贫困甘肃地区越来越困难。虽然赣军的战斗力很弱,但叛军却遭受了损失。这一战略方向上的错误已经成为叛乱分子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至于西征巴蜀的计划,从当时四川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反对袁世凯的战争失败了,袁世凯加强了对该省的统治,该省封建军阀势力相当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叛军实现了进军四川的计划,他们是否能站稳脚跟还是值得怀疑的。
(3)长期移动作业和未能建立山区基地
从早中期叛乱活跃的地区来看,建立根据地有客观的有利条件。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高山险峻,易守难攻。当地农民的自发抵抗从未停止,他们深深支持白朗起义。“这个可怜的家庭愿意当主人。乞丐和流浪者都愿意当童子军。”(3)然而,由于叛乱分子没有认识到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管条件很好,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根据地。他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广泛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打败当地地主武装,消灭当地反动政权,建立农民自己的政权,使之成为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根据地。由于没有可靠的后方可以依靠,三年来一直在移动,没有可靠的补给和休息,重复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流寇的错误。
(四)特别注重攻取城市,未能歼灭大量城市。
敌人有有效的力量。
被强大敌人围困的叛乱分子处于被动和不利的战略地位。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改变力量的平衡。白朗起义军虽然英勇灵活,但并没有把摧毁敌人的有效力量放在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三年里,叛乱分子先后突破了40个县镇和许多城镇,并通过了五个省。然而,他们已经消灭了十几个敌人的正规军,一至三个营,六至七个营,其余大多是小规模的地方武装团体,如民兵团体和贸易团体。叛军不断围困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食物、工资和武器问题。正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力量来大量歼灭敌人,所以它始终处于被敌人包围和追击的被动地位。叛乱分子经常在高山之间行走,这使得他们很容易利用山地风险杀死“东山再起的枪”并伏击敌人的追捕者。不幸的是,他们不擅长使用这种策略。结果,他们不仅失去了消灭敌人的机会,而且被敌人追击,陷入被动地位。
(5)缺乏巩固和改善部队的有效措施
勃朗更加强调群众纪律,要求军队不要侵犯劳动人民的利益。然而,军队内部组织一直相对松散,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加上长期的机动行动和缺乏必要的训练,未能将其转变为正规军。在思想建设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进行了一些民主革命的宣传,但他们无法改变小农的短期政治视野,克服宗派主义、家乡和自由的弱点。结果,他们最终自动解体,被敌人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