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瓦战役是19世纪末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1894年中日战争之一。阿哈瓦位于山东半岛的顶端。港口里有日本岛和刘公岛等岛屿。它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1895年1月,20,000名日军在山东荣成登陆,占领了阿哈瓦堡,并用军舰封锁了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和平和宽松的土地防卫,这导致了阿哈瓦的陷落。李军的北洋海军被困在刘公岛,但仍在积极作战。当时,海军上将丁常茹发誓不投降,最后因食物和弹药耗尽而自杀。随着“定远”、“涞源”和“威远”相继遭到轰炸,北洋海军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2月17日,日本军舰占领了阿哈瓦港,夺取了剩余的北洋供给。
阿哈瓦战役的结果是,日军打败了北洋海军,北洋海军几乎摧毁了整个陆军,失去了阿哈瓦。阿哈瓦失败的原因不仅是李鸿章避免战争、寻求和平的客观因素,也是他当年的国防政策。时任山东省省长的李秉恒,常年派遣从事防洪工程的工人抗击日军。这表明他们的战斗力有多低。阿哈瓦战役的失败导致了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这也使西方列强意识到清海军的防御能力太弱,开始瓜分中国的军事港口。它还加速了羞辱这个国家的《马关条约》的签署。
阿哈瓦战役就是上面提到的。在阿哈瓦战役中,北洋海军的失败完全剥夺了清朝的防御能力。大国也借此机会瓜分中国。虽然战争失败了,但爱国将军丁常茹战斗到底的精神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