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谢子长的事迹有哪些 后世对他的纪念有哪些

1926年初,他被中国共产党北区执行委员会遣送回陕北。在与中国共产党和绥德当地共青团组织取得联系后,他回到安定,继续经营民兵组织,至今仍担任该组织的负责人。

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朋友兼党员李湘九的推荐下,县人民团被组织成为陕北军阀井越秀石谦团的第12连。谢仁是连长。他以公开身份在安定开展革命活动,并在石谦所在团秘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特殊支部。谢仁是第二特殊支部书记,发展了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此期间,他还积极协助中共上级组织成立了中共安定县特委(书记封景义);我们为农民运动建立了车间,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他领导县农民协会反对土豪劣绅和高利贷者。他拘留并审判了大土豪宋云昌和黎耀辉等。他赶走了石方和马子厚,这个县最大的高利贷者,公开烧毁契约和账簿,宣布债务无效,废除苛捐杂税,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谢青天”。

1927年4月,李大钊等人被奉系军阀张左林勒死的消息传到陕北。谢国忠非常气愤,带领安定县农民协会与封景义举行会议,向李大钊致敬。他谴责帝国主义、奉系军阀和蒋介石镇压革命的罪行,决心武装农民,继续同土豪劣绅斗争。八月,白色恐怖笼罩陕北。军阀井越秀试图摧毁石谦的共产党控制的旅。形势非常紧张。

从那以后,谢被分配到洛南徐全忠临时第三旅,担任营长和副营长。5月,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他与唐书、刘志丹、徐全忠、高克林一起领导了卫南华县起义。谢曾担任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和第三旅大队长。他率领他的部队勇敢地战斗,消灭了许多敌人。他还领导暴动的农民与土豪斗争,分配财产,并在区和乡建立苏维埃政权。陕西省政府代主席宋袁哲派出三个师“围剿”,起义再次被打败。谢军离开军队,抵达Xi安州。不久,他奉命秘密返回陕北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并于1929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别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秘书。

同年10月初,他出席了在陕北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特别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贯彻了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合并了党、盟、工会和农会的组织,成立了以谢军为总司令的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总部,直至1931年1月行动委员会被撤销。同年10月,陕北游击队和南部梁游击队在陕甘边境汇合。1932年1月,西北反帝联盟成立。中共陕西省任命谢为总司令。他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开办军事政治干部培训班,以明确红军的政治任务,纠正军队中军阀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不良倾向,为红军的建立和壮大以及陕甘宁边区游击战的发展奠定基础。

1932年2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联军在甘肃省正宁县三家园改组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仍然是总司令。他率军在直田镇、洋浦头、旬邑县、瑶族县、宜君等地与国民党军队作战。连战获胜,消灭了近1000名敌人,交出了600多把枪。他还领导农民群众反对地主,成立农民协会,反对粮食分配和捐赠。今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委员杜衡来到陕甘游击队,指责谢“逃避现实”和“右倾机会主义”。他撤回谢军陕甘游击队总部担任总司令,并迫使谢军离开部队到甘肃工作。5月和6月,谢河、焦伟池等领导靖远兵变,成立陕甘宁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谢军为总指挥。

12月,中共中央任命的第二十六届红军政委杜衡赴陕甘边境,宣布陕甘游击队将改组为第二十六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团,并在宜君杨家店(今旬邑)进行改组。杜衡诬蔑谢子长、刘志丹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土匪路线”等错误,撤销了领导职务,并武断地决定给予谢军缓刑(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撤销错误决定后),迫使谢军离开部队,去中共上海中央局接受训练。

1933年夏,谢被派往北方,协助张家口察哈尔抗日联军第十八师师长徐全忠指挥作战和党务工作。抗日联军失败后,谢去北平和天津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1月,中共北方中央的代表把谢送回陕西,担任西北地区的军事通讯员。

谢军于1934年初返回安定,并立即开始恢复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他积极进行武装斗争。他还协助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建立根据地,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7月8日,根据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别委员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部在安定县杨道茂成立,谢总司令、郭洪涛政委。为了粉碎井越秀对陕北根据地发起的第一次“围剿”,谢军率领部队南下,加入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第二十六红军第四十二师,担任该师政委。

1934年8月15日,红42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团从南梁到达安定。十七日以来,他们先后赢得了安定、吴京、绥德、张家、泰格等战役。1934年8月26日,他的部队攻占了清涧河口。在27日的激烈战斗中,谢走到前线指挥。不幸的是,他胸部中枪,鲜血渗透了他的夹克。他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

战后,尽管受了重伤,他还是派兵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打败了井越秀的一个营,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5年2月初,中国共产党陕北特委和陕甘边区特委在池源县周家公(今局长之子)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委,领导陕北和陕甘两个根据地的党和红军。

谢因重伤未出席会议,仍当选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据说刘志丹是军委主席)。随着伤势的不断恶化,他于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去世。毛泽东为谢子长的墓写了两个碑文:“民族英雄”、“死亡中的生命”,并自己写了碑文。为了纪念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2年5月批准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人物纪念

谢子长出生于1897年。他和刘志丹一起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他是陕北红军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谢子长不仅投身于革命,而且教育和推动他的全家加入革命,成为一个革命家庭。他家里有11个人参加了革命。从1932年到1936年的短短3年多时间里,有8人为革命英勇牺牲。尽管身居高位,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还是去前线指挥战争。在漫长的战争中,他多次受伤。他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1935年2月21日死于安定县灯盏湾,伤势恶化。同年,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更名安定县,安定县出生于子长县谢子长。这也是该国为数不多的以烈士命名的县城之一。

谢子长将军死后,毛泽东主席为他写了几篇题词,称赞他为“民族英雄”和“光荣的死亡”,并亲自为子长墓写了题词。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为谢子长陵题写了“子长陵”,以纪念谢子长烈士。1989年,谢子长公墓被列入国家革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

为了迎接6月1日国际儿童节的到来,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在谢子长陵园前举行了一次大型综合活动,以“爷爷永远在我心中的谢子长”来庆祝“六一”。活动分为十个部分:“烈士纪念碑前的鲜花”、“少先队加入仪式”、“革命歌曲合唱团”和“近距离体验谢子长爷爷的故事”。

1700多名师生和一些家长参加了活动,活动生动活泼。学生可以唱歌、跳舞、说话、听、读、画,感受不同形式的“六一”带来的不同快乐。

[/S2/][/S2人民公墓/]

墓地位于延安子长县瓦窑堡东北面的走马梁山脚下。墓地被白色砖墙环绕,占地10,000多平方米。

铁栅栏的大门宽20多米,镶嵌着红色的五星、镰刀和象征革命的斧头。门的顶部矗立着八个明亮的大字“谢子长烈士纪念馆”。大门两侧有蓝色背景和黄色对联的砖雕: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矢忠志勇堪称人民英雄。“革命烈士纪念塔”门内有10多米高。这座塔有一个正方形的主体,每边中间有十块蓝色的石碑。塔顶是一座老虎庙建筑,精致而美丽。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案,简洁明了。塔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庭院,有笔直的砖路。砖路的两边都是陈列室。

陈列室后面,松柏林立,鲜花芬芳,优雅而庄严。再往后,有一张7米高的桌子。墓地的主要部分--纪念馆和灵墓--都建在高高的平台上。

纪念馆有一根古色古香的红色柱子,上面刻有毛泽东为谢子长烈士题词:“民族英雄”、“生死存亡”等。

谢子长的坟墓在纪念馆后面。灵堂很高,棺材盖着红色被子,灵堂挂着谢子长的画像。

谢子长有一个模范革命家庭;谢彪彭神父给了他钱和物质来支持他的子孙参加革命活动。大哥谢德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定县地下党领导人之一。谢子长牺牲后,为了避免被敌人下毒,他带着全家人到外面生活,因病去世,没有钱治疗。二哥谢占元因酷刑被敌人送进监狱,最后被杀。二侄子谢福成在甘泉县下寺湾战役中英勇牺牲。谢少安的三个侄子在玉林雨荷堡通过敌人封锁时被杀。九名家庭成员被敌人迫害致死(包括五名共产党员)。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