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文: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 or great war,简称一战或一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最后阶段,即帝国主义转型引起的广泛不可调和的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大国瓜分了。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加剧、各帝国主义者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分化不平等的背景下,爆发了一场世界一流的帝国主义战争,旨在重新分裂世界,争夺全球霸权。

战争的过程主要是盟国和盟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属于盟军阵营,而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属于盟军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大约6500万人参加了这场战争,1000多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这场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毒气、坦克、远程火炮等各种新型武器相继投入战争,这是武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总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有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冲突

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在西欧和中欧的主导地位。全国各级都要求复仇。德国大幅扩充军备,以防止法国卷土重来。

俄奥矛盾

俄罗斯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巴尔干半岛的斗争中。多年来,在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下,俄罗斯已经扩展到巴尔干半岛南部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奥匈帝国,一个位于中欧的主权国家,也正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它还担心南部斯拉夫人在自己的统治下将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

英德矛盾

英国从其传统外交政策出发,努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既不愿意德国过于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过度。随着殖民地问题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加剧,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重联盟”

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反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重联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和奥地利签署了《同盟条约》,这显然是反俄的。后来,由于意大利在突尼斯与法国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借此机会拉拢意大利,共同与法国打交道。1882年,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签署了《同盟条约》,三重同盟正式成立。德国成为三重联盟的核心。

俄法联盟

为了应对“三重联盟”,法国和俄罗斯在1892年达成军事协议,规定一旦法国受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攻击,俄罗斯将全力攻击德国,一旦俄罗斯受到德国或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攻击,法国将全力攻击德国。

俄法联盟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开始对抗。

这也是三国达成协议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了与法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分别于1904年和1907年签署了英法俄条约。就这样,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终于形成了。

战争原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节),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维里奥·普林齐普(Gavirio Prinzip)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个月后,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然后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相继开战。交战双方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另一方面是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盟友,以及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和其他支持他们的国家。

意大利,一个前盟友,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加入了盟军的战争。

为了扩大其在东亚的势力并入侵中国,日本于1914年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向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势力范围。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