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在列强的控制下,封建军阀割据政权和混战变得越来越激烈)使国内双方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二七大屠杀和国民党的革命需要。当然,这都是一方面。国共合作也需要一些添加剂,如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关于团结俄共、支持和依靠工农的思想)。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马林(国际共产主义的代表)在两党之间和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当时黄埔军校(一所非常强大的学校)成立了。
后来,上海的“412反革命”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第一次破裂。《建军大业》的主要情节是合作破裂后的历史事实。电影中,前国民党军队将领贺龙和叶挺相继加入共产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大不相同。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三民主义”。因此,后来国共合作时,国民党内部对新三民主义的承认,导致一些国民党成员加入共产党。因此,国共第一次合作给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血液。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党在革命道路上的严重分歧:国民党希望进行彻底的北伐,推翻军阀,建立党的国家。为此,它可以暂时与“帝国主义”达成和平妥协;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产国际“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指示,宁愿暂停北伐,也不愿打击“帝国主义”。
最后,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因此,毛泽东说,“政治权力来自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