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1898-1972),1898年8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燕山县高金庄。有7个兄弟姐妹,其中他是第二个。著名的爱国将军。他生于军中,由于在战斗中的勇敢,他从士兵升到指挥官。反对内战,他于1945年10月下旬在邯郸领导起义,并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名爱国将领,河北省沧州市燕山县人。他生于军中,由于在战斗中的勇敢,他从士兵升到指挥官。在参加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围剿”时,他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并坚决脱离国民党军队到天津居住。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成为新第八军的指挥官和第十一战区的副指挥官。反对内战,他于1945年10月在邯郸领导起义,并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号召国民党军队以高树勋为榜样,反对内战,倡导和平,在内战的战场上举行起义,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当我8岁的时候,我去了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了4年。我回到家乡工作。
1914年,他去天津、北京等地当学徒谋生。之后,他投奔了在四川绵阳冯玉祥部当兵的叔叔。
1917年,冯玉祥率领第16混成旅官兵求援。高树勋因为在战斗中的勇敢被提升为冯玉祥手枪公司的班长。
1918年,冯玉祥在鄂东重要城镇武穴通电全国,反对段瑞奇和段瑞奇在汉口与冯玉祥谈判。高树勋带领手枪班和冯玉祥一起去汉口。作为冯玉祥的贴身警卫,冯玉祥最终安全返回。
冯玉祥送他去军营学习测绘、军事训练和射击。毕业后,他被任命为机枪营军需官。1920年,高树勋成为排长,在冯玉祥的影响下加入基督教。
1924年9月,第二次直接战争爆发,高树勋被提拔为直属队机枪营营长。1925年8月,他被提升为上校。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婺源发誓全军覆没,高树勋成为全国党员。此后,随着冯玉祥的运动无处不在,他的官职一路晋升为青海省代省长的重要职务。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失败,高树勋被降为第二十七师,归入孙连忠的第二十七路军,投靠蒋介石。
1931年,他参加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被红军打败。
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抗日联军,高树勋以骑兵指挥官的身份加入该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树勋成为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直到河北省安全部队改组为新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师。
1938年2月19日,日军占领了新乡市。根据国民党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即不允许最高统帅部向南渡黄河,高树勋的指挥所命令新八军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掩护撤退。
1940年4月,石友三在河北南部的战斗中被八路军摧毁。他转向日军,在开封与日本驻军指挥官佐佐木(Sasaki)签署互不侵犯协议,并在共同摧毁八路军后准备向日军投降。斯通的结拜兄弟,
他的部下高树勋不想当叛徒,所以他密谋暗杀史友三。石友三率领一队骑兵和孙良诚一起到达高树勋驻扎的河南濮阳刘霞屯。高树勋带领旅长及以上军官欢迎他们进入会议室。每个人都在笑、说、分享过去。过了一会儿,一个勤务兵进来对高树勋说:“请向你妻子要些东西。”高树勋离开了房间。突然,四名警卫走进会议室,把史友三带走了。那天晚上,高树勋命令士兵将石友三活埋在黄河岸边。
一九四五年九月至十月,国民党发动上党战役和和平汉战(又称邯郸战役),进攻解放区。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平汉战役中发动政治攻势,秘密抗击高树勋领导的起义。高树勋对蒋介石拒绝异议分子和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挑起内战的行为表示不满和厌恶。
1945年9月初,高树勋秘密派人到上党战役前线总部,会见刘伯承和邓小平,讨论和平问题。同年10月,孙连忠带领高树勋、马发福、卢崇智到平汉路以北。军队去了邯郸和磁县,被我军挡住了。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军区参谋长李达冒着穿越火线的危险,亲自到高树勋军营接受采访,此举感动了高树勋,最终决定造反。10月30日,高树勋与一万多名新八军和河北人民军成员一起,正式宣布在马头镇起义。他以电的形式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团结建国起义宣言”,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高树勋领导的起义后,敌军大为动摇,失去了信心。刘伯承把人民解放军的主力转移到了漳河以北敌人撤退的两侧。在运动战中,他歼灭了孙连中敌军两军23000余人。他俘虏了敌军第40集团军司令马法武、副司令员刘荣石等高级将领,赢得了平汉战役。
1945年11月2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了贺电。11月10日,起义部队改名为民主国民军。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高树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张龙为第一集团军司令,乔李明为第二集团军司令。高树勋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他于1945年11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树勋起义给蒋介石和他的最高统帅部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使他们感到“军队士气不稳,人心不返”,发动内战的时机还不够成熟。高树勋起义和平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的文件被没收。延安新华社发布了七项重要的秘密命令,使全国人民认识到国民党煽动内战的真相。
高树勋起义及其后的“高树勋运动”成为国民党军队爱国和反战官兵的旗帜。他们在国民党内战的前线发动了大量的叛变和起义,加速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然而,当时八路军匆忙重组高树勋的起义部队,这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刘邓主力进攻外线后,晋冀鲁豫根据地一度非常紧张。
新中国成立前夕,高树勋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毛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决定,授予高树勋一级解放奖章。
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