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佐祯昭——汪伪国民政府的真正幕后主使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正式成立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开始自诩为叛徒。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汪伪国民政府只是日本人支持的傀儡。汪精卫只是日本人放在桌上的一个木偶。真正背后的“皇帝”是日本人左震·赵。

早在1938年,特别是经历了松湖战役等几次大规模战斗后,日本军队就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战场的广阔性,于是采取了“以中治中”的政策,大肆挑起国民党的内部关系,引进亲日派和投降派。当时,日本派来处理此事的代表是影佐祯昭。

1939年5月,影佐祯昭定居上海。经过与汪精卫多次谈判,双方最终就建立伪汪民族政府达成协议。影佐祯昭也被聘为最高军事顾问。当然,虽然他名义上是军事顾问,但实际上汪精卫没有发言权。真正的决策权牢牢掌握在影佐祯昭手中,这就是为什么他说自己是“霸王”。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影佐祯昭在这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减少。为了整顿军队,影佐祯昭把当时日军控制的伪军和周围的流氓土匪都交给汪精卫,希望加强汪精卫的伪军。毕竟,结果,他自己的脸也亮了。

然而,影佐祯昭确实高估了这些伪军和叛徒的战斗力。谁会成为叛徒?害怕死亡和寻求快乐,这样的人怎么能放弃他们的生命来帮助你战斗?因此,除了汪精卫手中的大批伪军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消灭的,战斗力几乎为零。

例如,在百团战争期间,日本派遣指挥官Toshiki和影佐祯昭制定了“青香计划”,利用伪军摧毁八路军的根据地。然而,伪军对八路军的根据地没有任何影响。相反,他们放下头盔,徒劳地向八路军运送了大量武器装备。这真的是“没有枪,没有枪,是敌人为我们制造的”。

与此同时,日本高层官员对郭飞政府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满意。一方面,汪精卫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保护自己。不时地,他会在日本人背后做些小动作。另一方面,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存在远未达到日本人所期望的效果。汪精卫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受到了全国军阀的一致谴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抗日阵线的形成。这无疑是日本人不想看到的。

到1942年6月,日本在中国的战争形势变得更加不乐观。日本对汪精卫的傀儡国民政府失去了耐心,一向支持汪精卫的影佐祯昭自然要受到责备。不久,东条英机以“向汪精卫过度让步”为由将影佐祯昭从南京转移,并直接将他送往太平洋战场。

影佐祯昭被转移后不久,汪精卫在日本因病去世,这也标志着影佐祯昭精心管理的傀儡汪政府彻底崩溃。

此后,沮丧的影佐祯昭留在太平洋战场的前线,希望与美国人战斗到死,并克服他的耻辱。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美国军方没有穿过他的防御区,而是径直前往日本。当他想晚些时候回来时,美国人又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直接吓到了日本天皇。

因此,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影佐祯昭才与美国开战。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会大声喊叫。当他们谈到实际行动时,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无论如何,如果出了问题,你就找不到他了。

战后,影佐祯昭被中国提名为战犯。然而,这名男子“突然”得了重病,未经审判就住进了医院。

当然,他逃脱了法庭的审判,但他逃脱不了天堂的审判。1948年9月,影佐祯昭因病在医院去世,比被判绞刑的七名日本甲级战犯早了三个月。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