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存亡攸关时,总会有大量英雄儿女和有崇高理想的人站出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管他们自己的情况如何。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清末“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我们今晚谈论的风云人物是这一时期的先驱。不幸的是,我们对他了解不多,甚至一些朋友也不了解他。每当他来到国家毁灭和生存的关键时刻,总会有大量英雄儿女和有崇高理想的人站出来保卫国家,不管他们的生命如何。谁?他的名字是“丁日昌”。
丁日昌(1823-1882)生于广东丰顺。他也被称为玉笙和玉笙。(注:潮州八一:潮安、朝阳、揭阳、澄海、普宁、饶平、惠来、丰顺。潮州北部山区的丰顺县大部分地区讲客家话,1976年改为梅州。)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和藏书家,关键也是“洋务运动实干家”。20岁的中年学者,他是江西省万安县和芦岭县的第一任县长。1861年,他是曾国藩的幕僚长。他于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监督事务和火器的处理。1864年夏天,他担任苏颂的军事指挥官。次年秋天,他被调到两淮盐业运输公司。1867年春天,他被提升为江苏的政治特使。1868年被任命为江苏省省长,1875年9月被任命为福州市航政部长,次年被任命为福建省代理省长。1882年2月27日,他在广东揭阳的家中去世。
当你看到“洋务运动”时,我想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唐宗等重量级人物。当你看到“丁日昌”这个名字时,也许你会想到“丁常茹”。有些人甚至想到“邓世昌”,告诉你他们是同一时期的英雄,但没有直接关系。我认为这不能归咎于你,但只能说相关的宣传不到位。没关系。今晚我会慢慢跟你谈谈他辉煌而伟大的生活。
说到“洋务运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李鸿章”。说到“李鸿章”,除了《马关条约》,你还应该想到他创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对吗?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都有重要的参考文献。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谁是“江南制造总局”的第一任主管吗?是的,就是他,丁日昌。打开六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在浩瀚的历史教科书中寻找潮州人的足迹,浏览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你会发现书中只提到了两个潮州人。一个是“蔡楚生”(朝阳人,世界200名最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始人”,俞屈光的代表),另一个是“丁日昌”,他在第二部义务高中历史教科书第70页的方框中提到,“通讯工具的变化”,即“福建省省长主持在台湾建立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攻占广东高州。两广总督把丁日昌调到高州协助军事。丁日昌主张在唐嫣设立大炮局来发射开花大炮。两年后,江苏省长李鸿章成立了上海机械局,并因丁日昌平时重视西方科学技术而被调任监督。因此,我遇见了郭松涛,成为了一个亲密的朋友。四年来(1865年),苏松泰被授予掌管海关的权力。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他与英国领事巴夏礼争论,处理洋务事务,如驱逐驻扎在城外的外国士兵、没收非法外国船只、收回吴淞口堡的地基、取消驻军向英法士兵支付的军事费用、禁止外国士兵在洋泾浜收集赌博规则、英国传教士吕尚合法化、取消外商私人设置的浦东至川沙的电缆线路、将外国流氓送回中国。同时,积极从西方购买机器,并将上海机器制造局迁至现在的江南造船厂。清军征服福建漳州后,丁日昌不遗余力地支持军队的军饷和军饷。李鸿章称赞他“才华出众,能力出众”,“不避劳动和怨恨,而且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的道德规范”。他保证奖励这三种产品,并把它们放在他的帽子上,制作了三代卡农。
作为苏松泰道,丁日昌担任江南制造局第一任主管,并为该局制定了业务大纲。他提议保留外国技术人员作为教学人员,培训中国技能,努力独立,不受外国人控制。鉴于局里有很多造船机器,他要求局里的成员仔细检查一下这个数字,然后说,“关于工厂里的外国船只,母亲生下了孩子,并以此类推摸摸那种”,并制造了30多台大大小小的机器来制造枪支。根据曾国藩后来的报告,他造的枪“都与外国制造的相匹配”。后来,他设法扩大了该局的生产能力,从枪支到船只。到1868年8月,江南制造局创建了“天津”。S.M.S .号的发射在上海引起轰动,“军民都很高兴”庆祝我国“第一艘明蒸汽船的成功试航”。
仍然有许多关于丁日昌的故事。他、李鸿章、沈葆桢等。演奏了福州船务学校首批35名留学生赴欧洲留学,其中包括严复、刘布坎等。在重组绿色营地和建立军事训练部队的过程中,丁日昌非常强调好士兵的原则。他认为“自古以来,加强军事力量的方法就是越来越弱,越来越少,越来越强;分散而脆弱,聚集而强大”。他心目中的好士兵和魏源一样,这可以说是切中要害。1877年8月,他因病离职,回到祖国休养。此后,清政府一再表示希望他能再次在沿海地区和中央政府担任重要职务。1879年,他被授予总督的头衔,并被命令留在东南亚,以控制东南亚沿岸海军师的官兵,并认真处理海防事务。不久,他被命令兼任各国的总理和政府部长。他因病不能出山。
虽然丁日昌在临泉,但他仍然密切关注国防。1879年6月,他去清廷,就海防等问题提出了16项建议。由于琉球的灭绝,他对日本的侵略野心变得更加警觉,指出日本“肯定会占领朝鲜(北朝鲜),除非它在三到五年内攻击台湾”。(中国近代史信息丛书:洋务运动,第2卷,第394页)他大声呼吁政府内外和国家共同努力,争取自我完善,否则国家就没有太平日子。他还意识到“人民的心灵是海防的基础”。只有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他们的活力得到恢复,他们才能团结一致,大海才能像岩石一样安全。因此,他希望统治者能够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从根本上使中国更加强大。
丁日昌有很多藏书。在上海路时,他从上海的一位伟大藏书家俞松年那里收集了数万本宋元的旧书和普通书籍。他也有顾祥舟雕刻书籍的高超技艺。几年内,藏书一度是最丰富的。该图书馆被命名为“石室斋”,后来更名为“白兰山关”(现位于揭阳荣成红旗小学以南)。它还被命名为“池静斋”和“阅读5000卷图书馆”,藏书超过10万册。当时,它与瞿秋白的《秦铁通鉴楼》和杨的《海原亭》相一致,并邀请了著名的版本。此外,丁日昌还有一副对联,名为“古道风门”和“怀远亭”对联写道:“越吉的美景真的很美,落花流水很有诗意。”对联告诉我们山的美和诗人的优雅。下次爬山时,记得要注意。当你爬上亭子,背对联,俯瞰山口时,我想这一定是另一种享受!
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的妻子丁牧辞职,丁日昌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消息传来,丁日昌于第一个月10日去世,享年60岁。曾国藩等外交部长前往揭阳荣成表示哀悼。临终时,他回忆起自己做了多少年的努力,但没有让中国在军事上变得更强大。他的国外麻烦变得越来越紧迫,他不禁感到难过。他对自己的死深感遗憾。
丁日昌生活在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在他一生中,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抵抗强兵的侵略。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可以说,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努力工作,最后去世了。应该说,在那个时候,他的许多观点是精辟的,他的许多主张是开拓性的,他的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