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著名的焦土政策:蒋介石的"焦土抗战"

1938年11月7日至9日,蒋介石召开另一次军事会议,决定实施“焦土计划”,同时,长沙各地的政府机构和公民也开始撤离。湖南省政府迁至湖南西部的沅陵,长沙市政府迁至湖南中部的邵阳,市民们要求疏散到郊区或云贵川等地。省主席张治中和一些必要的人员留在长沙,准备在日本侵略军入侵长沙时撤退,与野战军一起进进出出。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召开紧急会议,开始传达蒋介石要烧长沙、实施“焦土战争”的意图。长沙市市长Xi·楚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对长沙人高度保密。当时,人们只知道如何疏散,却不知道如何烧毁城市。会后,长沙市警察局长严提又召开了一次省委、省政府、军队和警察首长及以上领导会议。他宣布紧急疏散,并开始烧毁长沙。

当时设定了火灾的次数,但由于一家油厂遭到炮弹袭击后发生火灾,燃烧城市的官兵认为这是焚烧城市的命令,从而造成了悲惨的事故。

原因

1938年11月7日至9日,蒋介石在长沙何建官邸举行军事会议。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冯玉祥、唐生智、何秦英和陈诚。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长沙市公安局局长觅风和湖南省公安厅厅长徐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面对日本侵略时长沙被遗弃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长沙这个有着近3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与焦土反战政策的联系更加紧密。

1938年10月25日,蒋介石撤出武汉,来到湖南南岳。在此之前的四个月里,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在武汉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部署了150万部队、160多艘船只和600多架飞机。战斗从六月持续到十月。蒋介石于10月24日下令撤退,武汉于10月25日陷落。

就在武汉战役结束的前四天,日军在华南从大亚湾登陆并入侵广州。这时,日军被分成两条路线,侧翼是武汉和广州的南北,试图尽快打通粤汉铁路运输线,以实现它“五个月摧毁中国”的狂妄计划。长沙是粤汉铁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长沙是坚持还是放弃已成为全国关注的重大问题。

1938年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召开紧急会议,开始传达蒋介石要烧长沙、实施“焦土战争”抵抗的意图。长沙市市长Xi·楚林出席了会议。

会议内容对长沙人高度保密,他们只知道疏散,但不知道烧毁城市。会后,长沙警方指挥官严娣召集了省会城市的党、政府、军队和警察首长开会,宣布紧急疏散,并开始计划焚烧长沙。

超过

此后,长沙的疏散速度加快。在高速公路上,各种军用和民用汽车、马车和人力车源源不断地涌来,码头和火车站到处挤满了人。与此同时,烧毁长沙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晚上,长沙警备区指挥部开始积极准备纵火设备、汽油和煤油,并在各交通要道拦截车辆作为最后的疏散工具。

第二天,11月11日,日军占领了岳阳,通往长沙的门户,距长沙150公里。岳阳的陷落使长沙陷入恐慌和混乱。日军已经到达了“长沙”。灾难的谣言也开始在这个城市传播,那些尚未疏散的市民带着他们的年轻人和老人逃到了四个城镇。此外,大量警察也开始弃岗分批逃离。这让当时的警察局长文仲富头疼。

11月12日,受惊的长沙变得更加紧张。上午9点,衡阳开来的火车宣布它将停下来。与此同时,张治中还收到蒋介石的一封紧急电报,电报内容如下:“如果长沙沦陷,我们将烧毁整个城市。我们希望我们能提前做好准备,不要错过。"电报刚到,张治中就接到蒋介石副官室副主任的电话,通知他:“是的,长沙需要焦土。"

几个小时后,燕姿和其他人起草了一个烧毁这座城市的计划。该计划的全称是“摧毁长沙计划大纲”。时任长沙卫戍司令部参谋长的徐泉专门负责起草该计划。

在这13篇文章中,有三篇关于火灾的关键文章,即:

第三条第一警察总队和社会训练总队应当于11月13日凌晨2点以公司为单位进入预备岗位。

第五条消防秩序必须以湖南省主席的命令为基础。湖南省省会卫戍区总部发布的书面命令称为消防命令。

第六条火灾信号——第一,听警报,第二,看天心阁火炬。如果你听,看,听,你会着火的。

此外,在其他条款中,也明确规定了火种的分配和控制、火灾的顺序和人员行为的纪律。

《摧毁长沙计划》共写了十三篇文章,其中三篇与火灾有关。当该计划提交给省安全局长徐权进行审查时,他做了两处修改,将原计划中规定的纵火单位的第一警察团和社会训练团改为第二警察团和社会训练团,并将纵火单位改为公司单位的预备职位,改为轮班单位的预备职位。当严狄指出“如果单位是阶级”不易控制时,徐权用“军队在郊区,它在城市”。为此,他坚持自己的意见。然而,后来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他的这两个变化可能为长沙闻喜大火的突然发生埋下了伏笔。

12日下午6点,严体、徐泉等人将修订后的《摧毁长沙规划纲要》送到张治中办公室。张治中批准了这个计划,并就此说了13个字,即:“明天早上4点我将审查准备工作。"决定严体为焚毁城市行动的总指挥,第二卫戍团团长徐坤为救火行动的直接指挥,市社会训练团副团长王伟能和卫戍总部参谋团团长徐泉为副指挥。任务完成后,张治中离开了。今晚他将在长沙招待英美教会的领袖,而其他人开始忙于检查。

离开张治中回到驻军总部后,闫提召集了第二警察团团长徐坤和社会训练团副团长王伟能的会面。会上,严体传达了张治中的指示,准备明天早上4点进行检查,并强调这是一个准备阶段,不是正式行动。驻军总部参谋委员会主任徐泉也致力于预防意外火灾。然而,在检查前几个小时的准备阶段仍然会出现错误。

晚上10点,长沙——这个惊恐的城市刚刚结束庆祝活动,因为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生日,这一天即使在苦难中也不会被忘记。由于紧张的战争,原定今晚举行的1万人火炬游行由时任长沙市市长Xi·楚林领导。游行结束后,Xi·楚林开始发现今晚的异常。

这时习春林心里更紧张了,当他找到社会训练团副团长王伟能时,问王伟能,张治中安排找800名民工搬到军政部门的工作完成了没有,王伟能告诉他,让他更害怕了

显然,这是火灾发生前的预演,但王伟为什么能说他在指挥火灾呢?这让Xi·楚林非常困惑。

手持火把和汽油桶的小团体士兵是负责纵火任务的第二卫戍团的士兵。当晚10点收到纵火燃料后,他们按照命令于11点30分到达指定地点。这时,长沙已经挤满了100多个纵火小组。他们开始在城里许多房子的外墙上画燃烧的痕迹,为检查做准备。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纵火小组成员开始往房子的门板、窗户和外墙上倒汽油和煤油。这种在任何时候都极易引起火灾的举动,是为了执行上述命令,还是纵火犯错误地认为他应该在收到燃料后立即湿透?人们不知道。此外,为了使准备工作更加完善,徐坤等人也给长沙的所有消防车加油,消防车变成了火车。此时,长沙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汽油库,火灾随时都会发生。与此同时,城里也传出谣言,说日寇已经到达长沙三公里外的新河,全城惊慌失措。

11月12日,在这个深秋的夜晚,长沙真的像Xi·楚林的描述,像一艘破船在狂风巨浪中颠簸,被大火和可怕的谣言所笼罩。13日凌晨2点,南门方向突然起火,随后数百名火头涌向空。长沙,一个巨大的加油站,被点燃了。在这个失控的夜晚,这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城市被摧毁了。

结果

1938年11月12日晚,长沙发生了火灾。这场大火夺去了20,000多人和大多数房屋的生命。出于普通民众的愤慨,军事委员会组织了一次高级军事法院的联合听证会。主审法官是蒋介石指定的航空空委员会主任钱大钧,副主审法官是江楚。处理结果:

首先,长沙警察局长严蒂和第二警察团团长徐坤因侮辱人民和玩忽职守罪被处决。湖南省省会警察局局长文崇福因未能辞职而被处决。

第二,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解雇了员工,并留任以防疏忽。他指示他们处理善后事宜,以便观察效果。

3.湖南省安全部门的负责人徐泉惊慌失措,动摇了人们的心,并解雇了他进行调查。

四、长沙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吉果和参谋长徐泉在逃,被撤职查办。

5.长沙市市长Xi·楚林潜逃,被撤职留用。

后来,汪精卫在重庆发表了一份反对焦土抗战的报告,称:“如果& # 39;焦土抵抗& # 39;长沙毁了自己,最好不要战斗!"

影响

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化城市被一场人为火灾摧毁了空地面建筑几乎被摧毁。战后官方统计显示,3000多人直接死于火灾,城市90%以上的街道和建筑被毁,经济损失相当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7万亿元。最严重的受害者是公众。即使他们从大火中逃脱并幸存下来,他们也失去了家园,遭受饥饿,流离失所,再也找不到住处...长沙大火等。自我焦土。这起事件受到批评的原因是,人们正在受苦,因为他们不准备提前撤离。

评价

焦土战争。口号的诞生是为了反对不抵抗和消极抵抗。应该说是“焦土战争”的抵抗。它之所以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共识,是因为在敌人强大而我弱小的时候,它是各种主张中最悲壮的口号,可以激发民族愿望,彰显民族精神。

"焦土战争。这项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尽管蒋介石对“焦土战争”作出了回应。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与李宗仁、汪精卫所主张的有些不同,但对于抗日战争来说,它遵循的是“焦土”,仍然是必要的和成功的。

总的来说,“焦土战争”的抵抗。它在鼓舞人民士气和消耗日军力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就像常德战役一样,“焦土战争”的抵抗。值得肯定;像长沙大火。焦土战争。,有必要反思一下。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