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战争论是什么?机械化战争论的内容简介

机械化战争是一种军事理论,主张军队实行机械化,依靠机械化部队取胜。也被称为坦克获胜理论。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后,显示出强大的攻击能力。英国坦克部队参谋长富勒首次总结了他在这场战争中使用坦克的经验。在1918年5月制定的1919年计划中,他对机械化部队的建立和使用提出了新的看法。此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1920年)和《论未来战争》(1928年,中文译名为《机械化战争理论》)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

富勒认为,坦克出现后,军队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战争将是一项纯粹的机械化活动,战争将是赢或输。百分之九十九在于武器。在战场上,坦克越多的一方获胜的机会越大。他认为,骑兵将撤出战场,步兵将减少到辅助武器,炮兵将需要提高其机动性。也有人声称,在战斗中,坦克应该用来突袭敌人的纵深,摧毁其总部。同时,飞机应该被用来轰炸它的运输枢纽和供应系统。然后机动步兵和炮兵应该用来扩大结果,追击和消灭逃跑的敌人。一场战斗就是战争的胜利。富勒的理论虽然指出了军事建设和战争方法发展的一些趋势,但夸大了坦克的作用,轻视了人类和其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继富勒之后,德国人古德里安、法国人戴高乐、奥地利人伊曼伯格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倡导机械化战争理论。这一理论也被德国法西斯领导人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所接受,并被应用于二战初期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闪电战。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