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缅甸内战的克钦族是什么民族?克钦族的简介

克钦是缅甸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00万,主要分布在克钦、掸邦和石碣省。它还分布在沿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的瑞丽河流域以及中国云南省。

缅甸克钦族人民根据1947年《缅甸联邦宪法》规定的民族国家自决权,于1961年组建了一个武装团体,目前仍在为民族独立而战。

克钦族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Enmeikai River,Malikaijiang River,Tanai River,Daying River,Ruili River)山区的上游,即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在印度控制的阿萨姆邦和纳加西部山区也有少数克钦族。

克钦族是一个蒙古民族,具有与中国汉族相似的人类特征。据说它是炎帝的一个分支。"克钦“他称自己为“景颇族”。班扬“等等。[1]根据检查,缅甸的克钦族是移民民族。截至2018年,克钦族仍有他们的祖先生活在“木材转向省级蜡崩”(平峰)传说中。根据传说,克钦人的祖先最初生活在蒙古南部草原,后来移居青海湖附近。大约在7世纪,它开始从青藏高原东部沿横断山脉向南移动。在8世纪,它已经定居在高黎贡山地区。在11世纪,他们沿着恩美开江和米莱开江逐渐进入现在的缅甸联邦境内。

进入今天的克钦邦领土后,克钦族人以两种方式向南迁移。一路从桑布拉贻贝沿着南部山区出发,然后向西南方向移动,另一路沿着三角山脉,从恩梅开河的海岸向南,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下高杜里王国,并开始与缅甸、掸邦和克伦民族接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化。

克钦族有四个分支:景颇族、兰格族、扎瓦族和黎族。克钦有自己的语言。克钦属于汉藏藏藏缅甸语的景颇族分支。克钦和古代汉语在语法和词汇上也有明显的关系。克钦族中,景颇族人数最多,其次是兰格族。景颇语是克钦族的共同语言。共有6种方言:通用景颇语、卡固景颇语、高一景颇语、公户景颇语、杜音景颇语和腾奈景颇语。通用景颇语是克钦邦常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语言。

克钦文字最早是由美国浸礼会传教士在19世纪末创作的。经过几次改进,它现在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克钦族的传统社会形式是村社制度,其基层政权仍然掌握在领导人、山区官员和酋长手中。

克钦族是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的民族。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矿产和林产品开采以及家庭手工业。克钦农业可分为平原种植、雨季山坡早期种植和梯田种植。平原和梯田种植相对固定。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豆类、小麦、甘蔗等。雨季时,山坡旱地的耕作相对广泛,大多通过刀耕火种和轮作来摒弃短缺。主要农作物是早稻、玉米和套种果蔬。克钦人饲养牛、猪、鸡和其他动物。抚养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满足婚丧嫁娶和崇拜上帝的需要。

克钦人大多信仰鬼神,万物皆有灵,而上层知识分子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克钦人心地善良,性格坚强,慷慨固执,有助人的美德。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