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档案积满灰尘,一些过去的事件逐渐成为神秘案件。例如,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刘志丹于1936年4月被枪杀。他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许多人仍然怀疑刘志丹死亡的官方说法。
刘志丹死时才33岁。
当时,刘志丹和宋任琼率领红二十八军渡河,到达临县时收到中央军委的紧急电报。为了配合主力红军威胁太原,他们命令红28军攻占中阳县三交镇,牵制和动员敌人。刘志丹于1936年4月13日到达三交镇附近。4月14日,夺取三交镇的战斗开始了。刘志丹提议宋任琼亲自去前线小组看看情况。宋任琼派安保专员裴周瑜和刘志丹一起去。在刘志丹观察敌人的情况时,不幸被敌人冰冷的子弹击中,受了重伤。他很快就去世了,享年33岁。牺牲的时候,刘志丹还戴着一顶假的“右倾机会主义”帽子。
当时当地干部对他的死因有许多疑问。
首先,刘志丹死后,他的警卫被派去看病,只被派去“保护”他的政治安全局的特别专员。第二,当一个人看着他胸部的伤口时,每个有眼睛的人都知道子弹不是从他胸部进入的,而是从后面进入的。刘志丹死后,他的两个指挥官杨琦和让桑也在战斗中神秘地“被杀”。此外,他为什么去前线指挥自己?这不正常。
看来刘志丹的确死得很奇怪。
刘志丹来自陕北,在当地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1936年3月下旬,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八军进入神木和府谷。当许多当地人听说刘志丹要来时,他们都来看他了。政委宋任琼看到“当地人不叫志丹同志司令,而是亲切地叫他“刘”。一位失明的老妇人非常激动,从人群中挤到志丹同志面前,拉着志丹同志,把他的脚从头上拿开,把他的头从脚上拿开。”
当时,流传在陕北的一首民歌是这样唱的:“正月,是新年,陕北有一个刘志丹。刘志丹成了一个诚实的官员。他带着他的团队去衡山,全心全意地想要共产主义……”话说回来,这是最高领袖的待遇,也是为了表明他在陕北人民心中的地位。
1936年1月31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正式成立。彭怀德是总指挥官,毛泽东是总政委。时任先锋部队宣传部长的丁一一直对刘志丹的牺牲表示怀疑。他说:“刘志丹同志是黄埔军校的一名中士,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他应该知道在前线指挥作战是非常危险的。我很困惑他为什么要这样牺牲。”
丁一不仅是红军东征中的重要一方,而且是二十多年来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高级领导人。他对刘志丹之死的怀疑应该说相当大。1943年,毛泽东也用“出于偶然”来形容刘志丹的牺牲,与丁一的态度一致。
周恩来说:“志丹同志在战场上被杀了。最初他是一名高级指挥官,没有必要带头。他只想洗干净自己,证明自己不是间谍。他宁愿带头牺牲自己,所以他无缘无故地冲上去牺牲了。没有这次肃反运动,刘志丹同志是不会牺牲的。”周恩来的讲话与刘志丹和张秀山最后一次对话基本一致:“我们是右翼反革命分子,让他们在战场上看到吗?”
可以看出,真正导致刘志丹死亡的是人们的怀疑和相互贴错标签。这种类似刘志丹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例如,“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由于一些人的随意怀疑,也被迫自费做了另一个忏悔。
刘志丹也认真考虑了党内的异常现象和许多动乱。在他率军东进之前,钟勋去看了他,刘志丹对他的老同志说了一些肺腑之言:“我们党从多年的经验中犯了许多左派错误。这是小资产阶级急躁和狂热的表现。那些有这种想法的人,当与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时,会夺取权力,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并反对所有不同的观点。为了突出自己,甚至为了战友的死亡,”
刘志丹去世8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脸谱历史观仍然存在于社会中,社会上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见者,也不能任意给他们贴上标签。如果这一点不能被清楚地认识,历史真相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没有历史真理,我们就不能从正确的经验中学习,弯路和错误道路的危险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