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四光的故事:讲述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简介:李四光(1889 ~ 197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以独特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形成机理,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中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部,靠近长江北岸,有一个地方叫黄冈(现在的黄州市)。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都城的所在地,历史上被称为黄州。1889年10月26日,中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出生在黄冈县以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李四光的真名是Ku·易和李四光。后来,当李钟毅上学时,他必须填写申请表。李钟毅把姓名栏误认为年龄栏,随意写了“14”,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然而,他立即发现他填错了栏。他该怎么办?聪明的李四光在单词“十”上加了几个笔画,并把它改成了“李”。然而,“李四”这个名字真的不好听。当他左右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起头,看到大厅顶上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着“广备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淹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即“李四光”。

李四光小时候,家庭生活很艰难。一个几口之家只能依靠父亲的私立学校来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活。如果在饥荒年私立学校的学生减少,就有切断食物和烹饪的危险。如果有必要,他们必须从当地房东家租下来。因此,李四光的妈妈也经常用纺线和织布来交换零花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他是一个正直的G μ ng,喜欢与不公正作斗争,由于他与黄冈的革命者有联系,被迫逃离家乡。在南京躲了一年多之后,他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这一切对李四光的童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他50多岁的时候,他仍然时常想起童年的苦难,对父母所遭受的苦难深感悲痛。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他经常帮助他的母亲拾柴火、捣米、碾地、扫地、打水、放羊、割草等。他几乎什么都做。

五岁时,李四光开始启发一个叫陈的老人。6岁时,他搬到了父亲的私立学校,和父亲一起学习。学习时,李四光努力学习。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习写作和写作都很忙。他不喜欢玩耍,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仍然可以独自学习,而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爬上桌子,踩在凳子上,然后掉下来。李四光从小就喜欢思考和提问。有一次,当他和他的孩子们玩捉迷藏的时候,他看到村子的头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他问: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周围没有这样的石头?也许这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他确实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地质学家,并科学地回答了他童年时的问题。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制作各种颜色的小玩具、小船、汽车、灯笼等等。他的聪明才智使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他,并钦佩他。尤其是,他富有同情心,对控制这个社区的穷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非常冷。一个小偷偷了他同学在私立学校被子上穿的棉衣。被同学抓住后,你用一拳一脚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最后,他被挂断了。但只有李四光没有这么做。他只是悄悄地拿来一条长凳,放在小偷的脚下,告诫他不要再做坏事了。否则,他怎么能忍受这么多打击?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修建各种大、中、小型学校。有抱负的年轻人愿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要求父母去上学。我父亲非常支持我,并向村民借钱。他的母亲也支持他,特别为李四光把他的婚纱换成了棉袍。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去省会武汉学习。

1902年冬天,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级小学。因为学校在寄宿,所有的住宿都由学校提供。李四光全家都很开心。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努力。他孜孜不倦地吸收各种知识,他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因为没有人帮助缓和这种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例选择在日本学习,由政府出资。李四光回到黄冈和父亲告别,然后乘船去日本。但是官方的费用是有限的,所以他不得不买统舱票以节省其他用途的钱。李四光第一次在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感到极度兴奋,尤其是当船驶出上海吴淞港,眺望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大海时。年轻的男孩,轻松愉快,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到船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和海浪飘得越来越远??

经过长途旅行,船终于到达日本横滨,然后乘公共汽车去东京。不幸的是,在离开之前,亲戚和朋友进行了告别访问。李四光吃了更多像甲鱼一样的肉,在海上感冒了。结果,他一到东京就腹泻了。医院诊断出痢疾,并对他进行隔离治疗。他不得不借钱治病。这种疾病对他影响很大。当医生建议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肉时,他总是记得这个建议,几乎一生都吃清淡的食物,最多吃鱼、鸡蛋等等。因此,一些朋友跟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吃了他不能尖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第一次进入东京中广文学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语和初等数学和物理。1907年7月毕业后,李四光被大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据说这所学校每年只能招收大约10名中国学生,而申请人数却成千上万。李四光很难通过考试。

在学校,李四光努力学习,仍然生活贫困。在必要的开支之后,每月收到的官方费用几乎没有了。为了省钱,他经常把生米放进热水瓶,加入开水,泡一夜,第二天和泡菜一起吃。除了学习和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经常走进外国学生大厅,听演讲和报告,并会见许多民主革命者。他剪掉了辫子,以表明他支持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见到了他在东京敬仰的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并出席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联盟协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曾经亲切地摸了摸李四光的头,说你很小就参加了革命,这很好。你必须“努力学习,让我为你的国家服务”。当时,李四光只有16岁。

1910年7月,李四光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理工学院,结束了在日本的七年学习,和同学们一起回到了祖国。不久,他被派往武昌县华林湖北中等工业学校教书。从学生到老师,李四光都有一种新鲜和责任感。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海外毕业生统一考试。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非常激动,立即收拾行李向南走去。回到武昌后不久,李四光受委托参加湖北军政府财政部的讨论。后来,他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工业部长。然而,革命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很快袁世凯上台,攻击并排斥革命者。李四光发展工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经成为幻想。他心情沮丧,不知所措。?因此,李四光想出了多读几年书,走科学救国之路的主意。1913年7月,李四光被政府派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李东阳·思光如愿以偿。当时有四个人和李四光一起出国留学,政府支付的旅费都是金条。李四光告诉他的同伴:“你慢慢打包,我去银行兑换硬币。”李四光来到银行时,他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怀疑。他没有换硬币,而是因为涉嫌偷别人的金条而被捕。然而,没有结果让他解释。他又饿又冻,第二天被同伴救了出来。尽管如此,年轻的李四光仍然关心他的父亲和哥哥,并为弟弟妹妹上学省下了一部分差旅费。多么感人的感觉!李四光试图用他所有的爱来回报他在14年的农村生活中从同伴那里得到的关心和爱,就像他后来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一样,毫无怨言和遗憾地奉献了他所有的努力!

经过漫长的越洋之旅,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最终抵达伦敦。这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和现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现在已经有了大量的交通,丰富多彩的建筑。但在李四光眼里,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他更渴望的是知识和科学。经过慎重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以矿业闻名的伯明翰大学。他匆忙离开伦敦,来到伯明翰,英格兰西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在那里他住在学校附近的公寓里。李四光的确是个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在休息时间,他也会放松和学习。偶尔,当你在假期走进公园,看看名胜古迹时,你周围总会有一堆报纸和杂志或者厚厚的一卷书。在森林的树荫下,在流水旁边,他会坐下来写或思考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安静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同盟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进行了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再次瓜分世界,为殖民地而战。那时,生活资料越来越短缺,价格开始上涨,生活极其艰难。许多外国学生再也受不了了,纷纷离开英国。然而,李四光克服了各种困难,凭借从小形成的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毅力坚持学习。他经常利用假期在矿上做临时工来赚钱维持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在这样困难的时期,他乐观而心胸开阔,把工作和休息结合起来。他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为一生的爱好。

好事多磨。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写了一篇387页的论文《中国地质》,并提交给伯明翰大学地质系。6月,他通过了论文答辩。由于这篇论文,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不久,李四光收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邀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在英国六年多的海外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国内形势仍然是军阀混战,互相争斗,李四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为祖国服务的激情接受了邀请。1920年5月,李四光结束了他漫长的求学之旅,回到了北京。这时,他已经31岁了,在这年轻的生命成长中,除了幼儿期和短暂的短暂工作,他几乎总是忙于学习、四处奔跑、上上下下。现在,对李四光来说,是他为祖国贡献知识和知识的时候了!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李四光来到地质系后,主要教授岩石学和高级岩石学。他认真细致地准备功课。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特别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肉眼鉴定岩石到显微鉴定和综合化学分析,他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它们。他的考试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除了书面问答,他还给学生一些岩石标本,并要求他们写下名称、矿物成分、形成条件以及与矿物的关系等。除了书,他还非常重视知识。他经常带学生去野外调查,边说边读,边说边读。他要求学生收集大量标本。回来后,它们被分类并在实验室里展示,用于教学和研究。

在他漫长的留学生涯中,他个人感受到了中国人遭受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承认,人们比我们受过更好的教育,艺术也比我们好。人民的土地已经开放了十块田地,我们的一块肥沃的土地仍然贫瘠。请让他们把它做好,然后还给我们。恐怕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事。因此,我们的生存机会仍然在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振作起来,举起锄头向前挖掘。”因此,李四光上课时,除了一些科学专有名词外,他总是坚持用汉语解释。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叫他“李先生”。打了几次电话后,他问那个学生叫什么名字?学生说,“给你打电话。”李四光说:“你可以叫我老李、小李或汤姆、迪克或其他什么,但我不允许你叫我‘李先生’。”有一次,李四光带着七八个学生去宜昌实地考察。在街上,他看到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却不付钱,还拿起拐杖拉人力车。当李四光看到这一幕时,他非常生气,跑到美国人面前,坚持要他付钱,不要打任何人。美国人开始停顿一会儿,然后看着一个穿着破旧西装的中国人,给他一个无理的冷笑,准备离开。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拿起地质锤拦住了他。看到事情进展不顺利,美国人只好顺从地付了车费,沮丧地离开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们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本军队在上海登陆。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往重庆。中央研究院也被命令与政府一起搬迁。李四光带领地质研究所向南迁移到桂林,在那里度过了近七个春秋。

1944年春天,日本军队入侵,战争紧张。6月27日,李四光和他地质研究所的同事们带着轻便的货物匆忙离开桂林,经过20多天的旅行,抵达贵阳。一路上人们拥挤、拥挤、又饿又渴、又累又困、心慌。十月,日寇入侵愈演愈烈,国民党军队溃败,贵阳濒临围困。李四光和他的同事不得不再次奔波,离开贵阳前往遵义和四川,最后在11月左右抵达重庆。长途旅行和疲惫无疑是对55岁知识分子的一个大考验。到达重庆后,李四光夫妇的健康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加上令人感动的受伤,李四光想起了朱森被冤枉和离开的痛苦记忆。他的精神极度不愉快。对现状的愤怒和生活的艰辛交织在一起,使这位一向坚强的学者忍不住流下苦涩的眼泪??

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允许李四光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李四光觉得这是一个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国家控制区的好机会。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并反复修改,努力代表中国表达高质量的学术观点。这也是

是李四光一贯的学风。1948年2月,李四光从上海开始了他的旅程。经过几轮旅行,他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搭上飞机。

最后一艘挪威货船。海上航行极其困难。对于一个将近60岁的老人来说,它不再充满魔力。面对滚滚波涛和呼啸的海风,李四光心里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祖国就像一艘在火焰中航行的船。中国人民正在遭受战争的痛苦?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货船终于抵达法国南岸的一个大港口马赛。着陆后,他坐火车去了法国首都巴黎,然后穿过英吉利海峡去了英国伦敦。在码头上,他可爱的女儿正站在那里迎接他。李四光的女儿李羲之在剑桥大学学习。她早早在多佛码头等着迎接她的父母。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公布的民主党派、地区代表、军事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人士名单中,李四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筹备委员会代表之一。然而,当李四光急于回国时,台湾国民党正在策划一场犯罪阴谋。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喜接到国民党外交部的秘密命令,要求李四光发表公开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否则将被拘留。一个叫李四光的朋友告诉了我们这一切。接到消息后,李四光做出了果断的决定,拿起一个小钱包,从普利茅斯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秘密返回香港,并立即搬进了朋友安排的一个僻静住所。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和他的妻子一大早就到了车站,并在6点多乘坐港九列车。很快就踏进了祖国南部的大门。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

1950年5月6日上午,李四光夫妇抵达北京,受到新老朋友的热烈欢迎。李四光被安排住在当时北京最好的酒店——六国酒店。一个多星期后,他搬到了北京饭店。入住北京饭店后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总理不顾繁忙的日程前来看望他们,这让李四光夫妇非常兴奋。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郭沫若总统做好自然科学工作。同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承担了组织国家地质学家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李四光会意地反复点头。他说:“今天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工作,不要落后。”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心、重视和信任下,李四光开始了最有意义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会议结束时,李四光当选为中国自然科学专业学会联合会主席。他肩上的负担又增加了。

20世纪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地质学家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多年的艰苦工作导致李四光的健康状况下降。尽管生病,他经常坚持工作,只是万不得已才去医院。然而,1957年11月,李思瓜丁的肾病恶化,尿血因背部皮疹(d和ng)被北京医院收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切口基本愈合,但李四光急于离开医院,在疼痛完全消除之前重返工作岗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地质学家对中国的石油资源前景持悲观看法。从1915年到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陈侗和王国栋曾带领一个钻井队在陕北钻了7口探井。他们花了很多钱,损失很少。1922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布雷克·怀尔德(Blake Wilder)来到中国考察地质学。回到中国后,他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是一个石油贫乏的国家,在中国东南部,尤其是中国西南部不太可能找到石油。

它很远,西北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也不会有大量的石油。自此,“中国石油短缺理论”开始传播。

然而,根据他对中国地质的深入研究,李四光认为“中国贫油理论”并非基于事实。1928年,李四光写了一篇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尽管中国西北地区石油生产的希望最大,但仍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李四光认为,油区是产油和储油条件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为了找到石油,人们必须首先找到一个油区,然后找到一个油田。他认为,中国有以下三个最具石油勘探前景的地区:第一,青藏高原、康藏高原、滇藏高原和缅藏高原。一个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个是东北和华北之间的平原地区。他说,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义山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应作为石油勘探的目标。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人。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普查委员会。1955年1月20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在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和华北组建五个石油普查队。经过艰苦的工作,终于发现了许多可能的储油结构。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1956年向12个地区派出93个地质队和430多名地质人员进行普查和精细普查。这样,经过三年的石油勘探,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华北、东北等有前途的含油气勘探区发现了数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在柴达木等构造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产油,在中国西南部开辟了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联合发出“三年内进攻松辽”的号召。地质部动员四川、青海和陕甘宁三地的队伍加强松辽的石油勘探工作。最后,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口钻井中,首次遇到70厘米和50厘米厚的油砂层。同年秋,大同镇发现“长垣”构造,产油后改为大庆长垣。大庆油田的发现是中国东部石油勘探的重大突破。后来,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了大量油田。

1964年1月1日下午,毛主席邀请李四光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演出前来到休息室时,毛主席走上前来和他热情地握手。谈到石油问题,毛主席很高兴地说,你们两个(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感冒发烧住进北京医院。入院后,虽然发烧很快消退,但血压波动很大。晚上,他经常睡不着,过去总是萦绕在他心头。一天晚上,李四光非常兴奋。他和女儿谈了很多:从年轻时的漫长学习历程到20世纪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到今天的各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点30分,一位历尽艰辛、辛勤工作、毕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永远离开了我们。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