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与东正教千年恩怨:宁见苏丹 不见教皇

罗马天主教教皇弗朗西斯(Francis)和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里尔(Kirill)12日在古巴哈瓦那举行了两个小时的会议,并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这个所谓的“千年拥抱”背后,基督教两大教派——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历史宿怨是什么?

恶感始于罗马帝国的分裂

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经历了许多内部分裂,演变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分支并存的局面。

自1世纪初以来,早期基督教一度被罗马帝国压制和迫害。直到4世纪,它的法律地位才逐渐确立。然而,随着其地位的提高和罗马帝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基督教开始分裂。早在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主持了第一次尼西亚会议,会议将阿里乌斯教描述为异端邪说。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反对除天主教会以外的所有异教和基督教教派。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陷入野蛮人入侵的浪潮,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成为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继承者,直到1453年灭亡。

由于帝国政治中心的转移,地位最高的罗马教会日益受到君士坦丁堡教会的挑战。基督教世界有两个主要部分,东方和西方,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在东方,罗马大主教在西方。由于教义、语言、仪式、组织甚至政治要求的不同,两个教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事实上,这两座教堂已经争论了很长时间,主要集中在一些极其琐碎的细节上。例如,罗马认为“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而君士坦丁堡则坚持“圣灵来自圣父”。罗马在仪式中使用无酵饼,君士坦丁堡使用无酵饼。罗马要求牧师保持单身,而君士坦丁堡允许低级牧师结婚。罗马父母只允许主教在仪式中用油涂油,而君士坦丁堡允许牧师这样做...为了显示他们的权威,双方不仅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神学问题上争论不休,而且还就他们的势力范围和主导地位长期争吵不休。经过数百年的发酵,这一矛盾最终导致了一场公开的决裂。

为什么1054年“大分裂”的

1054年7月16日无疑是基督教的特殊日子。今天早上,教皇利奥九世派出的三名代表来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他们径直走向祭坛,把教皇发布的皇家法令放在上面,然后驾车离去。起初,君士坦丁堡教会在没有咨询罗马教会的情况下,严格禁止在圣餐中使用无酵面包。得知此事后,利奥九世立即派特使亨伯特和两名助手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不幸的是,亨伯特脾气暴躁,缺乏外交经验。当他们的要求被君士坦丁堡断然拒绝时,亨伯鲁莽地做出了上述举动。

当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迈克尔鲁拉里正带领他的人准备圣餐。当人们打开法令时,他们发现内容实际上是——教皇宣布他将把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和他的几个追随者逐出教会,理由是他们拒绝在神学上服从教皇,并承认他在基督教世界中的最高地位。消息一传出,整个君士坦丁堡立即变得愤怒起来。面对激动的市民,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正要下令焚毁。他当场诅咒罗马教会的“野猪”行为,来到东方玷污真相,还下令将教皇的三名代表驱逐出教会。这戏剧性的一幕正式宣告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大分裂”。从那时起,东方教会被称为希腊东正教,而西方教会被称为罗马天主教会。双方在各自的影响范围内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十字军悲剧加深

两大教会分离后,罗马天主教会逐渐演变成西欧的神权政治力量,甚至在不同国家短暂超越世俗王子。由于东罗马帝国的逐渐衰落,东正教不得不面临外国入侵的困境。当时,为了抵御伊斯兰国家的入侵,东罗马帝国皇帝多次试图调解两座教堂之间的关系,希望基督教世界能够团结起来,与外界团结起来,但结果适得其反。十字军东征期间,原本被称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圣战,一度演变成基督徒之间的自相残杀。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起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场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最初是攻击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以拯救穆斯林控制的圣地耶路撒冷。然而,十字军集结后,由于交通费用无法满足,在威尼斯贵族领袖丹多洛(Dandolo)的指挥下,他们实际上转向进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也是基督教的兄弟。在登上王位的路上,东罗马帝国的王子亚历克西斯(Alexius)在争夺王位的战斗中失败了,他来到丹多洛寻求帮助,并承诺如果他得到帮助赢得王位,他将向十字军支付巨额报酬。在金钱的诱惑下,十字军转向进攻东罗马帝国,最终于1204年4月13日占领君士坦丁堡。后来,他们开始烧杀抢掠。根据记录,这些占领者对他们的基督教兄弟毫不留情。他们到处寻找宝藏,屠杀平民,甚至洗劫圣索菲亚空,放火焚烧皇家图书馆,暴力持续了三天三夜。这场悲剧基本上剥夺了东西方教会和解的可能性。不久后,东罗马帝国将十字军从君士坦丁堡驱逐出去,但这场血仇令东罗马帝国的臣民难以忘怀。一名军事指挥官曾公开宣称:“我宁愿看到苏丹的头巾,也不愿看到教皇的三重王冠!”

十字军蹂躏之后,东罗马帝国彻底衰落了。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尽管东正教仍然保留着,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它的象征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座清真寺。因此,一些东正教徒转向北方寻求新的发展空。1472年,莫斯科公国的俄国伊凡三世娶了东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康斯坦丁·Xi的侄女。他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结果,俄罗斯东正教的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取代希腊东正教。

弥合现代差异的努力

近代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结构的变化,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都遇到了各种困难,旨在促进两个教派之间和解的努力日益频繁。1910年,新教在爱丁堡发起了世界基督教大会。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都派代表出席,并就教会团结等问题进行联合谈判。1961年,俄罗斯东正教也加入了1948年成立的世界基督教联合会。与此同时,双方开始试图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来促进和解。1964年1月4日,罗马天主教的保禄六世访问了中东,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耶路撒冷的教皇。1965年12月7日,保罗六世在耶路撒冷会见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阿特拉库斯一世。同一天,两大教堂分别在罗马和法纳宣读了相互赦免书,取消了双方在1054年宣布的惩罚。

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很难解决一些神学和教皇问题上的分歧,但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值得一提的是,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1999年5月访问罗马尼亚,会见当地东正教主教,成为自1054年东西方教会分裂以来第一位访问东正教国家的教皇。2001年,约翰·保罗二世成为自1291年以来首位访问希腊的教皇。关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他公开表示:“在过去和现在,天主教会的孩子们请求上帝宽恕东正教兄弟姐妹在他们的行为和错误中犯下的罪行。”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主教也在不久后接受了道歉。教皇和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之间的会晤无疑是两个教派和解的新步骤。(摘自《环球时报》)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