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后退台。后来,台湾发生了一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的大事:孙立人将军的兵变。此案直接影响了当时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权力结构和台湾当局与美国的关系。那么,孙立人将军真的叛变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孙立人的兵变,也被称为郭梁婷的间谍案,发生在1955年,这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政治不公。中华民国政府指控孙立人将军的下属郭梁婷少校预谋兵变。它以此为借口,声称孙立人“纵容下属的武装叛乱,窝藏共产主义者,密谋犯罪”,并解除他的职务,将其软禁。孙立人的下属,牵连进监狱,有300多人。孙立人的兵变实际上是一系列事件,其主要目的是清洗孙立人的军队。自1950年以来,蒋介石和情报系统有系统地清洗了孙立人的下属。直到1955年,孙立人才被正式解雇,并被无限期软禁。这一事件是由蒋介石和蒋经国领导的,但历史学家尚未对蒋介石的真正动机得出结论。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败后撤退到台湾。面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压倒性失败,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信心,开始积极寻找接班人。1949年2月,美国大使馆参赞麦卡洛(McCullough)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汇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坚强务实的人,他不一定要服从蒋介石,也不一定要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只追求台湾的福祉。孙立人的经验可能不够,但其他条件是相当合适的”。艾奇逊立即指示他可以与中国驻司徒雷登大使协商。如果司徒也同意,他会等待机会向李宗仁提议孙立人接替陈诚。1949年5月,莫成德回国,并向艾奇逊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孙立人应主导台湾的政治局势,以此作为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当时,美国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斯克和艾奇逊一样,痛恨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堕落和人民心灵的丧失,并一直积极推动反蒋运动。1949年秋天,他派莫雷尔去参观孙立人的海底。当孙立人看到莫雷尔时,他痛苦地抱怨着,但从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1949年12月,美国驻台湾大使馆代理斯特朗(Strang)和前美国驻台北领事克鲁兹(Krunz)抵达台湾。他们向孙立人明确表示,如果孙正义愿意控制“国民政府”,美国将给予全力支持。孙立人拒绝了。然而,美国并没有因为孙立人的冷漠而放弃努力。1949年底,蒋介石的心腹郑介民去了美国。美国西部海军司令布里吉特对郑介民明确表示,必须任命台湾省新主席,否则他们将从台湾撤军。12月28日,伯杰问台湾驻美武官:“台湾国防司令”孙立人为什么没有“全权”?伯杰还对蒋介石的使者说:必须履行给予孙立人全权的承诺。与此同时,当美国各界纷纷涌向蒋介石时,美国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不愿意感到孤独。1950年1月,他派情报局长魏龙比(Wei Longbi)访问台湾,声称如果蒋介石不愿离开台湾,他就不应该干涉行政,麦克阿瑟可以派人到台湾帮忙。蒋介石断然拒绝了威洛比的提议。
2月21日,麦克阿瑟没有和蒋介石打招呼,而是直接派了一架专机去台湾会见孙立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孙翔请求陈诚的批准。孙立人去东京会见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希望他能承担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提供军事援助。回到台湾后,孙立人告诉陈诚他在东京的情况。孙立人认为他是如此的“透明”,以至于他可以避免蒋介石和陈的怀疑。事实上,不去东京是最好的选择。麦克阿瑟鲁莽地向蒋介石示威时,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分别起草了《台湾政变草案》和《台湾的可能发展》。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统帅,以“反共、护台、美联”为主题,对蒋介石进行软禁或流放。“发展”说:最近几个月,各种报道暗示,接受过美国教育、现在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让蒋介石成为傀儡领导人,同时清除他的亲信。
受美国日益明确实施政变计划的影响,孙立人也开始改变其模棱两可的立场。1950年3月,美国大使朱塞佩向艾奇逊报告说:“孙立人将军有麻烦了。他向我抱怨说,他无权指挥大海空军队,在“宫殿”里也没有人帮助他。“随后,罗斯克于5月30日向艾奇逊提交了一份长报告。报告建议蒋介石应该离开台湾,把权力移交给孙立人。然后,联合国将决定台湾的未来。台湾受委托后,杜鲁门1月5日不帮助保卫台湾的决定可以宣布。这也表明美国国务院对蒋介石的态度越来越坚定和明确。6月19日,美国国务院起草了一份在台湾实施政变的机密计划。该计划规定:(1)如果美国想达到保卫台湾的目标,蒋介石及其党羽必须离开台湾,将一切权力移交给由美国决定的中国领导人;(2)上述步骤完成后,美国海军将进驻台湾海域,防止中国共产党攻击台湾或台湾“反攻”大陆。(3)如果蒋介石抵制这一计划,美国应派遣一名秘密特使“以最严格的方式”通知孙立人,并在他愿意发动政变时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
根据文件,实施该计划的使者是美国第七舰队指挥官柯克(Kirk)。蒋介石称他为“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从1949年到1950年初,他在杜鲁门政府的禁令下为台湾购买大量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柯克去台湾之前,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孙立人主动给柯克发了一封密函。孙立人在信中提议领导兵变消灭蒋介石,但要求美国支持,至少默许。他说,一旦掌权,腐败将被制止,与共产党打交道将有更大的灵活性(即不在大陆进行反击)。杜鲁门当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但鉴于他一贯的反蒋态度,国务院认为不会有任何意外的决定,于是艾奇逊等人开始在政变前部署准备工作。1950年6月23日,罗斯克和胡适在纽约布拉萨酒店会面,并正式要求胡锦涛领导反共亲美自由派内阁取代江泽民。胡锦涛对此不感兴趣,并指责美国在盟友陷入困境时打击他们。然而,他认为江泽民不再是“总统”。
根据档案,美国国务院制定的政变日期是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并决定在政变前“必须解除蒋介石的权力”。然而,在6月25日清晨,当朝鲜战争的消息爆发时,艾奇逊和其他人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美国将把注意力集中在朝鲜身上,它也不可能在朝鲜激烈战斗中发动一场并非毫无价值的“盟友”政变。蒋介石就这样赢得了喘息的机会!虽然孙立人是个好将军,但他不是黄埔人,早年也没有加入国民党。因此,蒋介石从未完全信任过他。由于台海危机和美国人的仁慈态度,蒋介石不得不重用孙立人来保卫台湾,并利用他与美国的良好关系来赢得美国的援助。然而,当孙立人成为军队总司令时,蒋经国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已经将间谍网渗透到军队总司令部,而孙翔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督之下。
1953年3月21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访问”台北并会见了孙立人。孙立人告诉史蒂文森,马歇尔1946年对国民党腐败、低效和叛变的批评“绝对正确”他说,“国民军”仍然是好的,预计将“反击”大陆,但它的领导能力并不好。台湾政府是一个充满个人权力的旧政权。史蒂文森没有答应孙立人的声明。相反,它为蒋经国特工提供了另一个“叛乱”的证据。1954年6月24日,孙立人被调到“总统府”担任陆军总司令,他实际上脱离了陆军。同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署了《中美联合防御条约》台湾成为美国封锁中国和苏联“环太平洋岛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蒋介石不再担心他会通过驱逐一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持不同政见者来与美国决裂。因此,长期保持雄心壮志的孙立人成了他可以随时处置的一种款待。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梁婷被捕。审讯后,他承认当时的“总统府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曾指示他与军队中的大量军官联系,并派人侦察敏感地区的地形,如西子湾、阳明山、台北和“总统府”,企图以武力“向军队进谏”。5月28日上午,蒋介石召见孙立人,说:“今后你不应该和政治家交往。”孙说:“是的,我一生中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治家打交道。”江说:“这次我会孤立你。”双方没有投机,并不和谐地分手了。6月6日,蒋介石在孙立人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屏东机场进行阅兵。游行结束后,立即有传言说有人试图在现场发动攻击,拘留蒋介石,并进行“军事抗议”,以消除腐败和巩固台湾。
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与此同时,为了公平对待公众舆论,特别是在美国,监管机构的一个“五人小组”被命令进行调查。1955年10月31日,台湾“陆海军军事法庭”对孙立人作出判决。从那以后,孙立人被软禁了33年。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初期轰动一时的“孙立人案”。1988年3月20日,台湾“国防部长”郑维元来到孙立人的家中,告诉他从那时起,他享有完全的自由。3月22日,郭梁婷发表声明称,他在“特勤局”局长毛仁峰的煽动下陷害了孙立人。1990年11月19日,90岁的孙立人在“死前终于康复”的叹息中去世。
2001年1月8日,台湾“监督机构”通过了一项决议,称孙翔的案件是“一个建立一个局的假阴谋”“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朱立元教授从公共基金中获得60万台币作为“孙案”专项研究经费,“到孙府搜查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件以及国防部和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文件,在孙立人没有发现任何违法行为”。台湾当局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平反”了孙立人。事实上,民进党几十年前就故意用张学良和孙立人的旧案诽谤国民党。这是历史研究为政党斗争服务的一个新例子。孙立人是美国对台战略的受害者。他很傲慢,在那个时代,迟早会有事情发生。再说,毕竟他有反叛的想法。当时,顾郑文判断孙立人的下属郭梁婷等人曾试图叛变。然而,为了避免孙立人卷入军事法庭,当局利用“阴谋投降”罪来对付梁婷。这只是处理不当。因此,顾郑文认为孙立人案不是罗志案。然而,真正被冤枉的是107名涉案的前官员,其中35人被判10年以上监禁,数千名下属被迫提前退休。真正需要平反的只是那些牵连其中的人,而不是孙立人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