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的下场:四人帮成员最后的下场是如何的?

“四人帮”指的是江青、张春桥、姚文远和王洪稳。

中共十大后,王洪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春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江青、姚文远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四人帮”是指文革时期由王洪稳、张春桥、江青、姚文远组成的团伙。

“四人帮”是毛泽东在1974年1月初批评江青等人时首次提出的,当时江青等人借“批评林、孔”的机会指责周恩来。

“四人帮”早期是中央文革小组的重要成员,后来都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极其重要的职务。在政治活动中,他领导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名义上走“左”倾革命路线,迫害大量革命老同志、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企图夺取国家政权。

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极端措施孤立王洪稳、张春桥、江青、姚文远。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稳、张春桥、江青、姚文远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粉碎了“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

王洪稳·

四人帮成员

王洪稳·

王洪稳(1935 ~ 1992年8月3日)。)来自吉林长春。他于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后来去了朝鲜参加抵抗美国侵略和援助朝鲜的战争。复员后,他去上海进入第一名。

十七家棉纺织厂担任保安人员。他于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他一直担任第十七棉纺织厂保卫科的主任。

1966年,他利用“文化大革命”组织“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部”成为指挥官。同年11月,上海的“安亭事件”威胁到中共上海市委,该事件制造了一列卧铺列车。后来,他们聚集暴徒打架,粉碎,抢劫和审问老干部,制造战争。

1967年初,他们与张春桥和姚文远合作,在上海制造了“一月风暴”,刮起了夺权之风。他组织上海革命委员会成为副主任,并担任第十七届全国棉纺厂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8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重新成立,成为第三书记。后来,他还担任上海市人大主任、上海市总工会主任和上海驻军政治委员。1969年4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8月,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他积极参与江青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成为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从1974年到1975年,他们和江青、张春桥、姚文远组成了“四人帮”。他们攻击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反对周恩来组阁,反对邓小平主持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并试图取代他们。后来,他积极参与镇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第四次和第五次群众运动。不久,他亲自去上海建立他直接控制的帮派力量,并计划在上海煽动暴乱。

1976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拘留他进行检查。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他永远开除党籍,并解除他党内党外的一切职务。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他无期徒刑,剥夺他终身政治权利。他于1992年8月3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张春桥

张春桥(1917 ~ 2005年4月21日)。)来自山东巨野。他的祖先和父亲都是老官僚和地主。

从1931年到1934年,我在济南正一中学(现济南第十七中学)学习。1933年春,他参与发起华体社,并开始出版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他于1935年5月去上海从事文化写作。他曾经写过一篇指责鲁迅的文章。

他于1937年9月回到济南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8年抵达延安。同年8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晋察冀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和《石门日报》的总编辑。1949年,他随军队南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他先后担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委副书记。

1958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打破资产阶级的法律权力思想》的文章。

1965年,他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负责宣传和文化工作。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共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

1967年初,姚文远和王洪稳在上海制造了“一月风暴”,席卷全国夺取政权。此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一秘、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1975年1月,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当选为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张春桥

1976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他被隔离。

1977年7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决定,他被永远开除党籍,并被解除党内党外一切职务。

从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他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

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一案的判决中作出如下判决:“与江青一起组织和领导反革命集团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被告张春桥,是反革命集团一案的罪魁祸首。十年动乱中,张春桥是夺取人民民主政权的始作俑者、煽动者和策划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被告张春桥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组织领导反革命团体罪、第九十二条阴谋推翻政府罪、第九十三条煽动武装叛乱罪、第一百零二条煽动反革命宣传罪、第一百三十八条诬告陷害罪。这对国家和人民尤其严重,情况尤其糟糕。......被告张春桥被判处死刑,缓刑两年,并被剥夺终身政治权利。”

1983年1月,他被依法减刑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的最初判决终身未变。

1997年12月,被减为18年有期徒刑和10年剥夺政治权利。

他于1998年1月获得假释。

他于2005年4月21日因病去世。

江青

江青(1914 ~ 1991年5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东莞街。他名叫李进海,她的孩子叫尼尔。祖父李春海,父亲李德文,母亲李鸾。1921年夏天,他被山东诸城女子学校录取。入学时,监考人薛登欢改名为李运合。

1926年,他因侮辱修养老师而被学校开除。同年,她的父亲李德文去世,母亲带她去天津和同父异母的姐姐住在一起。

从1926年到1928年,他住在天津,在天津英美烟草公司的烟草厂当了三个月的童工。我开始爱上京剧,并成为一名演员。

1928年,张左林被日本人杀害。李运合离开天津后,他的妹夫王克明把他转移到济南,去了唐李树子明。

1929年夏天,他被赵太谋和王伯生创办的山东省实验剧院录取,学习戏剧表演。

1931年春天,由于财政困难,韩福举下令解散实验剧院。李运合和王伯生一起去北平参加慧明剧团表演京剧,因失败返回济南。

1931年5月,他在济南与裴明伦结婚。

1931年7月,他与裴明伦离婚,去青岛与赵太谋会合。

从1931年7月到1933年4月,我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同时工作和阅读。与余其伟(黄静)相识、相爱并同居。

1933年2月,由余其伟介绍,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4月,余其伟在青岛被捕。在过去的十天里,李运合被赵太谋的妻子和余其伟的嫂子虞山介绍到上海。结果,他失去了组织关系。1933年5月,田汉的弟弟宏恬介绍他到上海大厦大学当审计师,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引起了左翼教学联盟的注意。

1933年7月,由田汉和他的弟弟田原介绍,他在陶行知(化名李和)经营的陈赓工作组工作,并在上海西郊的一所小学担任代课教师。他出狱后,余其伟来看望他。

1933年9月,为纪念9月18日两周年,他参加了戏剧《杀婴》。这部戏的演出费用由陶行知先生出资。

1933年10月,在陈企霞和王东方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左翼联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左翼联盟的正式盟友。

1933年10月,他加入了左翼戏剧协会的业余戏剧小组,表演了《锁盒子》(locked box)。通过同学魏鹤龄的介绍,我结识了影剧院界的人,如赵丹、顾而已和郑李俊。

1934年元旦,他加入托生戏剧协会,演出戏剧《外太空》。

1934年9月,他在昭丰公园与共青团交通警察阿乐联系后被逮捕并监禁在曹家渡。

1934年12月,他被教育联盟保释。

1935年1月,他搬到北平和余其伟住在一起。

江青

1935年3月,他回到上海,进入电通电影公司,并参加了左翼戏剧协会业余剧作家戏剧俱乐部的演出。他改名为兰平。

1935年6月,她在上海演出了戏剧《娜拉》,获得了好评。她认识崔万秋,并经常和他互动。

1935年,他参与拍摄《电通》中的《自由之神》和《城市风景》。除了配角,他还是一名艺术助理和现场记者。

1935年9月,他爱上了丹顿的同事兼电影评论家坦纳。

1936年3月,组织“三八”节娱乐活动。

1936年4月,在杭州六和塔下,沈钧儒结婚,兰萍和唐娜、赵丹和叶露茜、顾而已和杜小娟举行集体婚礼。其他参与者包括郑李俊、李青和摄影师马永华。

1936年6月,他谎报了母亲的病情,离开上海去天津找黄静(余其伟)。

1936年7月,唐纳在济南第一次自杀并获救。

1936年7月,卢平和唐纳都回到了上海。兰平加入联华电影公司。

1936年7月,他参加了费穆电影《狼山血战》的演出,扮演三六的妻子。他在《联华交响乐》的一首曲子《20美分》中扮演一个女仆。

1936年8月,她与王赢在《业余剧作家》中争夺《赛金花》的演出。

1936年9月,金山、王赢等人成立了一个40年代的戏剧俱乐部,并于10月演出了《赛金花》。

1936年9月,他们爱上了张敏。

1936年12月,“业余剧作家”排练了《雷雨》,由张敏执导,凯瑟琳和《青苹果》主演,于1937年2月首映。

1937年2月,蔡楚生的电影《王老五》上映,兰萍扮演王老五的妻子。

1937年5月,《雷雨》第二次首映。5月30日,唐娜第二次自杀,获救。

1937年6月,张敏和妻子肖坤同意离婚,并正式与兰坪同居。

1937年6月,他被联华电影公司解雇。

1937年7月,7·7事件爆发。中午,张敏和葛弘毅离开上海去了延安。

1938年,他和毛泽东住在延安。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江青永远开除党籍,并解除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蒋青死刑,对反革命集团的第一个罪犯缓刑两年。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庭裁定,该判决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最初判决终身不变。

他于1991年5月14日清晨在北京自杀。

姚文远

姚文远(1931 ~ 2005年12月23日)。)来自浙江诸暨。大学毕业后,他从事宣传和文化工作。

他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卢湾区团委、中共卢湾区委员会宣传部、上海解放日报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任职。

1965年11月,江青和张春桥导演并组织了一部新历史剧《海瑞下台》的评论,为发动“文化大革命”创造舆论。

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他一直是中共中央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的成员。

1967年初,他和张春桥、王洪稳一起在上海制造了“一月风暴”,席卷全国夺取政权。此后,他一直担任上海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共上海市委二秘。1969年4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8月,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小组成员。他积极参与江青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从1974年到1975年,他用“批判林、批判孔”来指挥写作队伍诽谤大批重返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发动“周公”运动,企图推翻周恩来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姚文远

1976年,他与江青、张春桥和王洪稳合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76年10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他被隔离检查。

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他永远开除党籍,并解除他党内党外的一切职务。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他20年有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5年。

姚文远于2005年12月23日死于糖尿病。

>>>>全文在线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抑或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编辑,是出于信息流通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